鲗鱼涌战时炸弹|历史学者寻炸弹来历 1945年4月2日美轰炸机投弹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鲗鱼涌滨海街16至22号一地盘,昨午(19日)发现一个约1.5米长、重1,000磅的美军“ANM65”空投战时炸弹,当局大规模疏散现场附近18座大厦,涉及1900户、约6000人进行拆弹工作,于今早(20日)午11时48分成功拆除。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追查炸弹来历,并于社交平台专页发文分享,指1945年4月2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80重轰炸机大队的轰炸机空袭香港船只与太古船坞,属下的第531重轰炸机中队炸弹正正投到当时属于糖厂部份的滨海街一带,认为昨日发现的炸弹很可能就是第531中队投下的1,000磅M-65炸弹。
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发文指出,翻查纪录,可见1945年4月2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80重轰炸机大队派出24架B-24轰炸机空袭香港船只与太古船坞,每机均搭载六枚1,000磅炸弹,应为美军当时常用的M-65。
学者利用当时第380大队属下的第531重轰炸机中队在任务进行时(拍摄时间为1420时)拍摄的照片以ArcGIS进行空间对位,显示该中队的炸弹正正投到当时属于糖厂部份的滨海街一带。因此,学者认为今日发现的炸弹很可能就是第531中队投下的1,000磅M-65炸弹。
上述图中紫色线为滨海街、红色箭嘴为发现炸弹位置、绿色箭嘴为前鲗鱼涌英童学校,今日的香港青少年发展联会德育发展中心(三级历史建筑)。有网民留意到,图中维港海面有不少水花,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解释,当日380大队投下144枚炸弹,不少落海,故现在有时维港填海会有发现炸弹。
文中又指,利用地理资讯系统加上地图和航空照片等历史空间数据,可以透过空间对位等方式寻找战时炸弹的可能位置。
鲗鱼涌战时炸弹.直击拆弹︱点燃炸药火势猛烈 帐篷沙包烧成灰烬鲗鱼涌战时炸弹|9小时完成拆弹 恶劣天气致处理时间较预期长鲗鱼涌战时炸弹|美军ANM65藏500磅炸药 威力与80年前近乎一样鲗鱼涌战时炸弹|2018年沙中线地盘现同类型炸弹 花20小时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