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60宗钓鱼骗案涉$600万 假拼多多、假速递员、假客服步步骗财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钓鱼骗案屡见不鲜,警方在过去两周已接获逾60宗同类案件,涉款逾600万元。当中有两名受害人,被假拼多多、假速递员、假客服理赔,一步一步骗走过百万元。

警方在过去两周接获逾60宗钓鱼骗案,涉及骗款逾600万元。(fb CyberDefender 守网者)

其中一名受害人接获“假冒速递公司”的钓鱼短讯,讹称包裹即将到达,要求受害人联络速递员。由于受害人近日曾使用网购平台“拼多多”购物,所以不疑有诈致电对方,接听的“假冒速递员”讹称拼多多包裹已损毁,并转介至另一客服申请赔偿。

受害人被转介到WhatsApp客服申请赔偿,并向骗徒提供赔偿退款的银行帐户资料后,骗徒讹称“退款失败”及“银行帐户存在异常”,继续以“解冻户口”及“协助调查金”等各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转账。其间受害人打开拼多多时,显示多件包裹已通过清关手续,并即将派发,才惊觉被骗,最终损失逾30万港元。

另一受害人收到同样的钓鱼短讯后,主动联络“假冒理赔客服”,并向骗徒提供赔偿退款的信用卡帐户资料。骗徒以“核对资料”为由,指示受害人开启WhatsApp视像通话,并按指示向骗徒展示银行信用卡的正面及背面,信用卡的“使用者姓名”、“号码”及“安全码”一览无遗。未几,受害人接获信用卡银行来电,指已中止多单“可疑交易”时,才惊觉被骗,最终损失逾100万港元。

有人误信假冒速递公司的钓鱼短讯,讹称包裹损毁,受害人按指示申请赔偿,被骗去逾百万元。(fb CyberDefender 守网者)

警方提醒市民,勿随意回拨来历不明短讯内的电话号码;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向身分未经核实的短讯发送人披露任何个人或敏感资料;有需要时利用守网者网站“防骗视伏器”或手机应用程式“防骗视伏App”作风险评估;并鼓励更多公司参与“短讯发送人登记制”,以有效提升短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