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水塘:《唯水是问:隐藏于香港水务历史的人和事》|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我们现在扭开水龙头便能享有干净的自来水,然而香港开埠初期却一水难求,水务基建成为政府首要任务。“香港开埠历史和水务息息相关,所以水务历史就是香港发展历史。”社企创办人Ling形容当年水务基建的决策过程充满挑战和趣味,她忆述自己做导赏的缘故,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土木工程师陈子浩和黄曦诺,他们两人均在水务署工作多年,且专门研究香港水务历史。Ling更找来了从事新闻与文字工作多年的蔡元贵,四人合写了《唯水是问:隐藏于香港水务历史的人和事》一书,疏理了香港水务历史和发展。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薄扶林水塘:《唯水是问:隐藏于香港水务历史的人和事》(上)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全书共有四章,第一章“香港水务开拓时代”讲述香港最早期水塘建设的情况;第二章“早年水务工程的华人传说”记述了陈亚东、吴子美、吴子楚等人在香港水务发展中的重要事迹;第三章“古今水务设施导赏”介绍古迹配水库和现存废弃水务遗迹等地方;最后一章“幽微的水务遗事”补充日占时期供水状况,以及送水一个半世纪的古水道等被遗忘的水务历史。

薄扶林水塘工程

香港岛的薄扶林水塘是香港第一个水塘。(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十九世纪时,时任港督罗便臣爵士为了解决香港供水问题,遂以赏金一千港元,征求各方提供充足洁净水的方案。皇家工兵队的文职工程监督罗宁突围而出,提出兴建薄扶林水塘,也就是香港第一个公共水塘。书中提及薄扶林水塘工程在延期和超支情况下,最终于一八六三年以总成本十七万港元完成。当初为了减少开支,将原本计划的水塘容量由3000万加仑,减至200万加仑。修订后的工程虽省下公帑七百多元英镑,但储水量却仅比一个水缸稍大。当时大量内地移民涌入,用水量大增,工程完成一年后存水量已不敷应用。大潭水塘的设计者裴乐士曾批评,薄扶林水塘需要另行加建,非但不能节省金钱,反导致亏损。

水务建议“超前部署”

黄昏的薄扶林水塘(北潭坳blog授权使用)

十九世纪末,香港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罹患疫疠致死的英兵人数众多,薄扶林水塘供水量又不敷应用,提供充足洁净水成为当时政府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一八七七至一八八二年,时任港督轩尼诗爵士与裴乐士,就改善华人卫生问题上产生分歧,于是英政府理藩院决定委任工程师奥斯伯.查维克来港进行调查,并向理藩院提交报告。

查维克发现香港供水情况不理想,如水管漏水等问题浪费了不少洁净水,遂提出多项方案,从多角度尝试改善香港的供水量和水质。Ling指出查维克当年提出很多水务改革,虽并非全部落实,但当中不少建议均是“超前部署”,例如以“水年”作统计周期,收集总集水量及耗水量的资料,又提出以海水冲厕等,这些建议为二十世纪香港水务发展奠定路向,可算是香港水务的奠基者。上述只是香港水务历史的一小段,下回再为读者们探索城门水塘、配水库等香港水务史上重要的建设。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