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特技人七号》记录龙虎武师在港产片黄金时代的故事|开卷乐
谈起香港电影,以往较少人会注意动作电影背后一班默默耕耘的特技人。其中,吴伟业是活跃于八十年代香港影坛的龙虎武师,更是成龙“成家班”的一份子,曾经参与《警察故事》、《英雄本色》、《赌神》等多部香港电影的制作。吴伟业的女儿吴津津,尝试以爸爸个人经历作为切入点,写下了《无名特技人七号——八十年代香港特技行业记趣》一书,描绘八十年代香港动作电影黄金时期,让读者了解特技行业的历史与发展,记录这班幕后英雄的故事。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无名特技人七号——八十年代香港特技行业记趣》——记录龙虎武师们的故事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粉丝的来信
这部著作以一个粉丝追星的故事<西班牙来信>开首:二零一八年,吴伟业突然收到一个来自西班牙粉丝的讯息,更邀请他前往当地。吴津津自言爸爸并不著名,是以对此感到疑惑,后来却发现这是位名副其实的粉丝。原来吴伟业除了出现在成龙的电影中,还在一间小型电影公司拍了一些低成本的“Z级片”制作,当中不少是以廉价从菲律宾等地购买回来的电影,之后在香港补拍一些特技动作影片,再转售至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地。该电影公司以低成本和创新的剪辑方式,将香港动作片推向国际市场。
因此,吴伟业在不知情下,于海外已小有名气,部份地方甚至会张贴他的巨型海报。吴津津补充:“当年很多小朋友想看一部精彩的动作电影,但又买不起武打巨星的作品,唯有去租一部较便宜的戏,看看谁在拍,于是便记住了爸爸的名字。”其实香港电影资料馆数年前也没有吴伟业的资料,只用了“无名特技人七号”去称呼他。然而,有不少外国影迷知道他拍了很多戏,希望透过吴伟业了解香港特技人这个行业。
飞车爆破场面
电影中的飞车、爆破等场面,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的镜头,却是众人的心血。书中提及电影《警察故事》中一场木屋区飞车追逐戏,反派直接开车从山坡冲到木屋区,爆炸场面刺激紧张。那场拍摄先由剧组选择场地,由一支名叫“神风特技队”的特技人设计汽车逃跑路线,再搭建了木制轨道,三轮车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固定軚盘和油门往山坡下冲,另外还有一辆车由特技人驾驶。此外,爆破师会在特定地方设置爆破点,每个爆破点均有独立电路装置,当汽车驶过便引爆汽油包,模拟石油汽罐爆炸的情况。这些设计要一气呵成,稍有差池便得重新拍摄。
香港于四五十年代没有武术指导这岗位,拍摄动作电影依靠演员编排动作。直到五六十年代刀剑片盛行,当时有不少粤剧从业员“过档”电影圈,将戏曲基本功之一的“把子功”融入电影动作之中,所谓的把子功主要是为了武戏而学习的技巧和套路。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武术指导,到七八十年代功夫片兴起,不少电影更加入飞车和爆破的场面以迎合观众口味,但当时并没有高科技的拍摄工具,一切全凭一众龙虎武师和电影制作团队的巧妙配合。刚才提及的“神风特技队”便是其中一支专业队伍,他们凭胆识和精湛的技术,完成一系列高风险的特技动作,可算是身经百战的特技专家,亦是香港电影史中具传奇色彩的特技团队。
入行方法与行内趣事
六、七十年代时,电影公司会招募武打演员,书中提及八十年代的特技人普遍在入行之前已有相关经验,他们可能是在戏班练过刀剑,或是由武馆出身,能将功夫转化为电影的精彩桥段。后来电视台亦开办武打演员训练班,武术指导亦会发掘适合人才,以一对一师徒传承方式教授学员相关知识,而近年的动作演员比较多由运动员出身。
书中第二部份还收录了多位资深特技人的访谈,内容包括导演刘家良的入室弟子何麦从外国来到香港学习功夫的过程;还有动作指导谷垣健治,讲述自己如何从日本来到香港加入武师行业等。特技人对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功不可没,本书透过吴伟业及其他武师的详实经历,让读者一窥行业的奥秘。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