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出海靠AI拓市场 “中国故事”登陆日本大受欢迎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海外传播是中国网文在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表征之一,也是“说好中国故事”及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参考。
到底它是如何成为中国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软实力”呢?

中国网文出海 《全职高手》登陆日本大受欢迎

网络文学《全职高手》登陆日本后,大受欢迎。(网上图片)

以电竞为主题的《全职高手》是中国网文出海的一个典型例子。《全职高手》在2014年连载完结后,翌年即登陆日本,由当地的出版社推出日文版本,大受欢迎,下载量超过3,000万次,甚至出版社在网站上有专门制作“用语解说”栏目。

到了2017年,《全职高手》的英文版登陆阅文集团旗下平台“起点国际”,累计海外阅读量至今已经突破1.3亿次。

这一年也是中国网文出海关键一年,在资本支持下,大量作品被翻译成英语等版本,在网上主动推广。

在2017年创立的起点国际,是最早从事中国网文海外传播的平台之一,其更在2018年开通原创功能,吸引愈来愈多海外用户从单纯的阅读者,转变为创作者、翻译者,甚至是IP(智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共创者。

截至2024年底,起点国际已有约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培育46万名海外作家,并累计有近3亿用户访问浏览,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认为,现时的中国网文,已从内容出海、模式出海,迈向“全球共创IP”的新阶段。

中国网文出海 AI翻译助拓更大市场

热门网络文学《上元欢》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新华社/当代中国授权)

据《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文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已超43亿元人民币。

近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行其道,它对于中国网文出海大有帮助。在AI辅助下,翻译水平及效率大幅提升。起点国际在2024年就新增了超过2,000部AI翻译的出海作品,同比增长高达20倍,占该年所有出海作品总量的3分之1。

更重要是,AI令中国网文成功打破语言限制。据统计,中国网文在2024年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作品数量,同比增长227%,德语、法语、葡萄牙语则实现零到上百部的突破,甚至非洲也有中国网文的身影,斯瓦希里语的中国网文翻译作品超过400部。

AI翻译中国网文 千字仅需1秒成本1%

AI翻译令到中国网文出海更快更简单,其他语种读者更容易接触到中国文化。(中新社/当代中国授权)

AI翻译是如何帮助中国网文出海呢?

背后原理主要是应用AI大语言模型的翻译能力、文本优化能力、对多语种的语言理解能力等。

相对于传统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AI大语言模型在速度更快,词汇更丰富、成本更低的同时,文本质素更高。

事实上,翻译的效率是影响海外用户体验中国网文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指出,超过8成的用户会把“作品更新稳定,题材多样”作为选择平台的第一要素。AI正好破解效率低、成本高的传统机器翻译难题。有业内人士介绍,对于1,000字的翻译,人工需要1小时,AI只需要1秒,成本也降低到原来的1%。

当中国网文被翻译成其他语种,便利相关语种的读者,就能令他们更简单直接去认识及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中国网文出海不易 版权欠完善内容难把关

中国网络文学市场一片蓝海,不少出版商自行推出应用程式吸引读者。(Getty/当代中国授权)

虽然近年来中国网文常有成功出海的例子,但实际上相关机制尚未完善。一方面业界未有有效文本输出机制,同时亦缺乏成熟的版权输出和保护,“各自为战”的方式也导致相关知识版权的海外的保护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许多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都能够在商业App中随便免费下载及浏览。

另一方面,以文学角度来看,翻译难免会遮盖原作中的优点,又或放大缺陷。网络文学多数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又或内容带有传统文化特色,这些东西都可能会在翻译过程失真、失准,对于没有中文基础的读者来说,阅读时容易会产生问题,难以理解原作的真意。此外,网络文学的界线较宽松,当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观等存在问题,翻译后在海外传播时,就有可能会令读者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网络文学以互联网、数码媒介为载体,既是网络进步而兴起的新事物,也是中国文化在互联网全球化进程中,走向世界的载体,是“文化新三样”之一,让全世界更深入、更贴切地了解中国。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文化新三样|时装古装 长短皆可 “中国风”为何能出海?|国产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