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9988)即时零售有方 全面升级大消费平台前景阔|彭伟新

撰文: 彭伟新
出版:更新:

阿里巴巴集团(9988) 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表现稳健,核心业务实现强劲收入增长,总收入同比增长2%,达人民币2,476.52亿元,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后增长10%。大消费、AI+云两大战略的投入成效超出市场预期。

绩前,市场核心关注在于阿里4月底发力即时零售领域,与美团进行直面竞争。本次业绩,阿里闪购对利润的压力,明显好于早前发布业绩的同业,令市场惊喜。AI驱动下,云收入同比增长加速至26%,带动阿里美股交易走高。笔者认为了解阿里在即时零售上的商业布局,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所在至关重要。

中国电商集团:即时零售引领增长

围绕“用户为先”战略,阿里在财年季度内对消费业务作出重要调整动作。6月,阿里将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整合成为中国电商事业群,把电商平台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当中一大新增业务就是4月底在淘宝app推出的“淘宝闪购”。此举不仅稳固了电商基本盘,亦推动用户增长和业务协同。

飞猪、饿了么、淘天在各自领域有多年的能力和资源积淀,策略性整合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更好地提供优惠与便利,从而提升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同时品牌及商家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生意增长创造更大空间。

市场关注的即时零售业务在本季度带来非常亮眼的成绩,并给远场电商业务注入新动力。淘宝闪购发展迅速,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闪购整体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3亿,对比 4月增长200%,无论交易规模或用户规模都可见其成效。最重要的是,其对整体电商业务的拉动作用明显,短短数月已有效提升淘宝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在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

笔者认为闪购拉动淘宝app用户数和活跃频次增长是重要指标,这意味著相对竞争对手,阿里的生意增量不只是在外卖这一块,而是在电商平台的新蛋糕。公司管理层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可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著眼於单一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新的商业形态。阿里巴巴在大消费领域的长期目标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为把握此历史机遇,集团上月宣布计划新投入500亿元用于消费领域。

笔者认为,阿里巴巴的独特差异化优势源自生态系统的整合能力,可以联动生态内的商家、品牌、物流、供应链与会员权益,为消费者更高的价值。这些战略举措均预示著阿里巴巴在AI时代的大消费平台的前景广阔。

本季度,中国电商业务继续向好表现。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至892.52亿元,主要由Take rate提升所驱动。变现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去年9月新增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增加以及AI数字营销工具“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

AI+云投入:电商业务的技术动能

阿里另一核心业务同样令人期待。云收入同比增长26%,达333.98亿元人民币,创三年新高。在连续八季三位数增长的带动下,AI相关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超20%。阿里独特优势是,具备AI+云全栈技术能力,季度内持续强化AI基础模型能力,并进一步发展AI原生应用, 革新现有业务。

阿里对AI的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消费端和企业端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看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路径更加清晰。随著云业务重回快速增长轨道,以及集团在消费端与企业端场景中实现的AI增强体验,代表其AI投资已开始展现实质成效。

阿里巴巴 (09988) 于今年3月26日至8月29日期间的资金流状况。(图1)

阿里现时的投资价值仍被低估 可作长线投入

市场目前有24位分析师对阿里巴巴进行调研,给予的目标价范围为105.93港元至170.32港元,平均目标价144.90港元,较现价115.70港元具备25.31%的上行空间。自2025年3月26日至8月29日,阿里巴巴的股价累计下跌10.66%,不过,并似乎并未有影响投资者对集团的股价前景的判断,反而在期间内录得353.28亿港元的资金流入,当中大户资金流入367.62亿港元,散户则净流出14.32亿港元(见图1)。大户资金流入远超散户流出,显示专业投资者对集团前景的分析及信心。同期,大户投资者的持仓比率最高达9.21%,其后回落至最低-3.95%,但至8月29日已反弹至5.6%,反映大户资金动能逐步改善。

阿里巴巴股价自2025年1月低位75.39港元开始回升,至3月升至最高143.95港元后,波幅逐渐收窄并趋于稳定。7月股价曾回落至101.8港元后触底反弹,重返50天均线并持续企稳,显示股价已稳固并具备上行潜力。8月股价在117港元至122港元间波动,若能突破122港元,有望推动股价重返前期高点145港元。投资者可考虑现价买入,作为长线投资部署。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