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料上半年可持续债券增15% 零售绿债重启视乎政府项目需求

撰文: 顾慧宇
出版:更新:

第二届香港绿色周于2025年9月8日至12日举行,以“共铸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由金 管局统筹。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届时逾60家本地及国际公私营机构将举办超过40项活动,吸引来自全球和本地数百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公共政策制订者、商业领袖、专家和学者齐聚香港。

可持续债券发行望全年保持增长趋势

余伟文在汇思撰文表示,香港绿色周开幕活动是聚焦亚洲转型之策的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年度论坛,旗舰活动亚太区气候业务论坛将探讨人工智能在能源转型的角色、可持续供应链、生物多样性、气候韧性等前沿议题。闭幕活动2025绿色金融科技研讨会则将展示2025绿色金融科技比赛的获奖方案。此外,香港绿色周还涵盖多元化的活动,既有面向业界的圆桌会议、工作坊,也有面向公众的展览及博览会。

他指出,尽管在部分海外市场,气候议题近期的关注程度似乎有所消退,香港绿色周依然成功吸引各地持份者积极参与,特别是国际重量级嘉宾亲临香港与会支持,正好体现了全球各界对于可持续议题仍持续关注。香港对气候变化亦有切身体会。今年上半年一反常态的干燥炎热,降雨量累计仅为同期正常值的41%,7月以来则接连经历十号风球和连场暴雨水浸,天文台破纪录在八日内发出四次黑雨警告。市民的日常生活,以至机构的正常营运,无不受到影响。

发行代币化绿债最终望开放零售市场

余伟文表示,亚太地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居多,既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也要提升抵御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令人鼓舞的是,亚洲地区坚守气候承诺。而将承诺付诸行动,需要资金的支持。根据市场预测,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每年需要至少1.1万亿美元的投资来缓解及适应气候变化,而实际资金缺口达8,000亿美元。亚洲需要成熟和完善的可持续金融生态圈以有效调动资金和促进可持续投资,并协助业界把握发展机遇和管控气候风险。这也是金管局去年推出“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的原因,借力香港作为区内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地位,贡献于亚洲以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余伟文指出在“行动计划”的落实过程中,看到不少积极的发展趋势,也致力于协助业界把握相关机遇。首先,亚洲地区可持续债务市场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吸引不少欧美投资者更为关注亚洲市场。2024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包括债券及贷款)达844亿美元,同比升61%。其中,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达431亿美元,当中私营机构发行人约占8成。今年以来香港的可持续债务市场继续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发行总额估计可达到343亿美元,同比升15%。

正研究代币化技术应用于碳信用市场等 望年内完成测试报告

金管局助理总裁许怀志表示,希望下半年及全年均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速,主要是考虑到国际趋势仍存,息口预计回落,以及国际投资者希望多元化投资需求等。至于何时再发行绿色零售债券,则需要视乎政府相关绿色及基建等项目的资金需求等,而今年刚已公布银债发售详情,不会再有其他零售债发行。

余伟文表示,科技发展为可持续金融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代币化技术有助债券市场—包括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度及促进投资者参与。金管局在2023年及2024年先后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两批代币化绿色债券,并成功将发行的交收周期由传统的五个营业日(T+5)缩短至一个营业日(T+1)。

许怀志表示,希望每年均能够发行相关代币化绿债,目前主要是针对机构性投资者,但最终目标是开放于零售投资者。

余伟文表示,金管局亦将“绿色债券框架”、第三方评估报告、绿色债券文件等整合至数码资产平台,从而提高资讯透明度及流通度。金管局正积极研究如何将代币化技术应用于其他可持续金融领域,例如碳信用市场,从而利用科技进步提升跨境交易的效率,协助各地将其本地碳信用市场国际化。目前,相关概念验证正在进行中,有望年内完成测试报告。

第二届香港绿色周下周举行

他并指出,可持续金融仍有不少可以开拓的领域。例如,亚洲地区可持续投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空间。就此,公营部门可带头通过自身投资发挥示范作用,展示兼顾财务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并助力可持续投资的规模化。例如去年11月,金管局联同多家多边组织,建立策略性伙伴合作关系,在亚洲投入至少5亿美元,用于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能源解决方案及可持续运输等气候项目。今年6月,金管局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投资专注于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基金。

为便利跨境投资,金管局在制订下一阶段的《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时,也会充分考虑与其他地区分类目录的相容性和可比性。此外,金管局需要继续增强资产所有者如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家族办公室、基金会等对于可持续投资的认识及关注,香港绿色周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