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最受注目之处 预示香港将踏入eSIM新世代|方保侨

撰文: 方保侨
出版:更新:

苹果上周发表 iPhone 17 系列,对香港用家而言,最受注目的并非处理器或相机,而是实体 SIM 配 eSIM 的新布局,标志本地流动通讯正式迈向数码化新阶段。其实市场早有伏笔,因为eSIM 已在 iPhone 16e、Apple Watch 与 iPad 普遍应用,本地电讯商的系统与客服流程亦逐步完善。因此,当iPhone 17、17 Pro 和 17 Pro Max 采用实体SIM卡槽加eSIM的设计时,外界大多认为这是平稳过渡的安排;而极致轻薄的 iPhone Air 则配备双eSIM,彻底移除实体SIM卡槽,机身仅 5.6mm。随著结构简化,机身的防尘防水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用户无须再携带卡针,转台与增添号码更见便利与弹性。

这一改动首先冲击的是盘踞多年的“水货”市场。以往由于日版 iPhone 具备“实体SIM+eSIM”的弹性搭配,及日元汇率造成的明显快价差,长期成为港人心水之选;惟今年日版全面改用双 eSIM,吸引力顿减,而内地版仍维持双实体卡设计,香港则变成“实体SIM+eSIM”,水货结构势将重洗,本地官方定价与供应策略亦会作出调整。从用家角度看,国际漫游与跨境上网的选择逻辑也随之改变:日本版不再提供实体卡备援,内地版虽保留双实体卡,却牵涉香港保养与频段兼容等问题,形成新一波使用成本考量。

苹果在香港版 iPhone 17系列继续保留最少一个实体SIM卡槽,反映了苹果在战略上的平衡,一方面内地eSIM 尚未全面开放,另一方面全球多数市场已广泛采纳 eSIM。市面 eSIM 办理流程已成熟,新机最多可储存八张 eSIM,对经常出差或以预付数据卡漫游的用户,管理号码更见从容。需要留意的是,受监管与商业模式影响,旅游 eSIM 普遍较传统储值卡昂贵;实体卡有存货期与清货价,eSIM 属即买即用,难有大幅折扣。不过,数码直销可削减电讯商中间成本,长远或重塑分销与漫游业务,平台化销售也将迫使电讯商在价格与服务上正面竞争。

备受关注的 iPhone Air,因纯 eSIM 设定在内地存在政策门槛,而无法立即上市。苹果正与监管机构部门积极磋商,期望尽快推动该机型落地。但无论进展如何,型号碎片化与供应差异,势将扩大中港两地用户体验的分水岭,亦解释了香港此刻仍采“实体SIM+eSIM”并行的审慎策略。对跨境通勤者而言,如何在香港 eSIM 与内地实体卡之间取得最合适的组合,将成为新常态下的课题。

当苹果以旗舰iPhone作为杠杆,其他手机品牌势必跟随,eSIM 将加速香港电讯业的数码转型。当“卡针时代”走向终点,用户所需的并非技术适应,而是在安全、便利与弹性之间取得平衡。学会如何管理 eSIM 凭证、妥善备份帐户与设置失机备援措施,才是能从容衔接下一个全数码流动通讯世代的关键。

【财经专栏】技经四方方保侨

于资讯、通讯、科技及电子消费品市场工作超过二十年,引入过不少新科技产品,并创办多个业界组职,及为多个非牟利机构担任委员提供专业意见。现任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香港互动市务商会创会及荣誉会长、电子学习联盟创办人、世界资讯通讯与服务业联盟董事、香港金融科技商会召集人、电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电讯规管事务咨询委员会成员、运输署智慧交通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乐施会董事会成员、香港小童群益会资讯科技委员会委员、香港红十字会资讯科技委员会成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