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私有化|11人起家晋华资龙头 难脱宿命 汇丰出手60年一遇
汇丰控股(0005)今日(9日)宣布以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银行(0011),涉及资金逾1,060亿元。一旦完成后,汇丰便完全将恒生“据为己有”,后者亦会结束其自1972年以来的上市地位。
回看这间创立逾90年的华资龙头银行,曾经历了不少高低起跌,并且一度是汇丰的主要竞争对手,却因为在1965年的银行业危机,反过来成为汇丰旗下一大要员。在一个甲子后,汇丰再次出手,计划完全将恒生拼入旗下。
恒生两字含永恒生长之意
总部位于香港的恒生银行,于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共同创立,最初名为恒生银号。根据官方解释,恒生银号是取“永恒生长”之意;但据曾出任恒生副董事长何添表示,“恒生”二字分别取自当时盛春霖开设的恒兴银号及林炳炎的生大银号。
恒生银号成立初期,设于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仅800平方呎,当时员工仅11人,林炳炎任董事长、何善衡为经理、梁植伟为副经理,主要业务聚焦于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首年已录得10,389元利润。其后业务迅速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并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1945年,香港重光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上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1946年,当年仅28岁的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利国伟日后更成为恒生总经理及董事长。
受累1965年银行业挤提 汇丰斥5100万元入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恒生随后开始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林炳炎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1953年,恒生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客户是市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
恒生在1965年遭遇重大危机,当年香港爆发史上首次大型银行挤提风暴。事源于1月23日,明德银号美元支票遭拒付,引发挤提,最终被政府接管。其后,挤提风波蔓延至华资银行,包括恒生、广东信托银行等。经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声明对香港的华资银行作出无限量支持,加上港府采取多项措施后,2月10日暂平息。不过,3月谣言再起,至4月初挤提重燃,恒生首当其冲。香港仔分行客户涌至提款,身为总经理的何添亲自劝阻;总行提款队伍延伸至皇后像广场。汇丰随后再次表明支持恒生银行,惟情况并未有改善的迹象。4月5日,恒生银行一日流失8,000万元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2亿元。
面对困境,何善衡召开董事局会议商讨对策,并得出3个解决方案,接受美国大通银行的援助、停业并由政府接管,或向汇丰银行寻求协助。经过多日商讨,在4月8日,董事局决议把银行控股权售予汇丰。双方随后进行谈判,汇丰最终于4月12日答允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其后增持至62.14%),由汇丰成为控股股东,挤提风波随后也告平息。汇丰在完成收购后,虽然成为最大的持股股东,取得银行的控制权,但仍保持恒生独立运作,只派出4名代表加入董事局,并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
业务持续增长 股价曾高见212.6元
被汇丰收购后,恒生管理层仍坚持着专向中小企业埋首为主要方针。1960至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地产业也逐渐变得兴旺,恒生向中小企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证及出入口融资服务,并在1967年首创为中产阶级提供长达7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一改当时最多为期3年的做法,助力置业潮。
恒生更于1972年上市6月20日挂牌,成为香港战后首家上市银行。翻查资料显示,恒生上市首日表现突出,股价劲升65%至165元,市值增至16.5亿元。在过去53年,恒生市值水涨船高,最新市值逾2,800亿元,即累积升幅达170倍。
恒生其后积极扩展在港分行网络,在1981年获得在地铁沿线开设分行的专营权。该行在1980年亦拓展内地市场,并于2007年成立恒生(中国)。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恒生于2009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跌逾6%,翌年已重拾增长,2010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49亿元。2018年全年盈利更达到241.88亿元,同比增长21%,整体股东权益逾1,620亿元,或每股84.77元。以恒生于2019年5月2日股价历史高位212.6元计算,市帐率为2.5倍。
力拓内房及港商业地产业务 埋下债弹
虽然恒生透过早年大力发展与内房,以及香港商业房地产业务相关业务,成为业务增长动力。但是中港经济在受到新冠疫情﹑针对内地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以及美国联储局自2022年开展新一轮加息周期等冲击,复苏步伐不似预期,最终导致恒生资产质素转坏。
今年上半年对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的信贷减值同比增长85%至250亿元,亦较半年前半年增52亿元或26%,“具风险贷款”达660亿元。根据恒生银行中期业绩公告,该行6月底的总减值贷款为550亿元。较早前,《彭博》更报道,汇丰罕有地直接介入恒生业务拆“债弹”,要求恒生出售约235亿元房地产坏账。
最终结果是恒生获母行提出私有化,60年后再需要汇丰支援,倘私有化功,也结束其长达53年的上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