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力多从¥35至全球畅销 初代樽身是这样!设咖啡店+美容中心

撰文: 苏翰林
出版:更新:

“你今日饮咗未呀?”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对白,相信大家脑内已浮现出一瓶樽身小巧、乳白色的乳酸菌饮品。时至今日,益力多早已由日本的平民品牌扩展成为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热卖饮品,每日总销量更高达4,000万支,到底当中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follow 好食玩飞ig ✈️免费睇旅游饮食攻略

益力多概念源于传染病横行时代

益力多日文本名Yakult,取自世界语“Jahurto”,意指乳酪。在二十世纪初期,日本卫生环境恶劣,霍乱和痢疾等传染病横行。年轻的代田稔当时在京都帝国大学(现称京都大学)就读医学,他认为“预防胜于治疗”,于是便走上研究微生物的道路。后来,他在1930年成功培养出现在以他来命名的益生菌“乳酸菌代田株”,然后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将它制成廉价又美味的营养饮料,历时5年后,益力多终于在福冈横空出世。

代田稔在1930年成功培养出现在以他来命名的“乳酸菌代田株”。(官方图片)

益力多最初定价为“一张明信片、一支烟”

代田稔最初推出益力多时并没有明确定价,因为他希望普罗大众可以大概一张明信片、一支烟的价钱就能买得到,而大部份经销商均以35日圆发售(约现时1.8港币)。有趣的是,在1969年益力多进军香港时,售价则为4毫子港币一瓶,对比60年代一支樽装维他奶约3-5毫子、樽装可口可乐约3毫子的价钱,当时的益力多并不算特别便宜。

益力多于1969年进军香港,并设厂于观塘伟业街161号。(官方图片)

益力多起初味道并不讨喜

虽然一瓶益力多至少有100亿个活性乳酸菌,对人体相当有益,但乳酸菌本身的味道并不讨喜,后来经代田稔反复调整,加入奶粉、糖平衡其糖酸比例,再由天然水果抽取香味,令益力多带有柑橘类的香气,味道才渐渐被大众接纳。

乳酸菌本身的味道并不讨喜。(资料图片)

初代益力多以玻璃瓶盛载

初代的益力多并不是用现时大众印象中的胶樽盛载,而是用类近装牛奶的玻璃瓶,直到1971年才正式改用胶樽。而这个胶樽的设计也并不简单,樽腰位置向内凹,带有防滑作用;樽口故意弄得细小,令人可慢慢品尝,以防呛喉。此外,胶樽更是用树脂胶粒制成,方便循环再用,设计充满巧思,而该胶樽亦在2010年成为益力多的专利。

初代的益力多并不是用现时大众印象中的胶樽盛载,而是用类近装牛奶的玻璃瓶。(官方图片)

仿傚“配送服务” 聘请家庭主妇帮忙推销

除容器设计外,益力多亦有与别不同的销售策略。公司在1963年开始便仿傚日本的“配送服务”,聘请了多位家庭主妇成为“益力多妈妈”(Yakult Ladies),利用弹性的工作时间到访附近的街坊邻里和办公室,推销他们的产品。直至现时,益力多妈妈已发展至包括日本在内的14个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新加坡等,合共多达8万名益力多妈妈。当大家到日本旅行时如果遇上益力多妈妈,还可以跟她们打招呼,即场购买益力多!

全球益力多妈妈多达8万名。(官方图片)

首设咖啡店+美容中心

益力多屹立至今已有90年历史,但品牌仍然紧随时代的步伐不停推陈出新。就于前年9月,益力多在日本栃木县的宇都宫开设了一间两层式的Cafe,当中分成Cafe、Gallery及美容中心。Cafe主打轻食,如三文治、Bagel等,更有在日本热卖的益力多雪糕和Smoothie,且店内挂有益力多樽吊灯和相关的画作。而美容中心则贩售自家品牌的化妆品及护肤品,同样大卖“益生菌”。若然大家将到日本栃木县旅行,又会否专程去潮圣?

益力多在日本栃木县的宇都宫开设了一间两层式的Cafe。(IG@yakult.cafe.gallery)

(全文完)👉follow 好食玩飞ig ✈️免费睇旅游饮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