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风王桦加沙名字有含义?风球“前身”破坏力惊人 曾淹日本
台风|被称为风王的桦加沙将于今日(22日)横过吕宋海峡并进入南海北部,并在明日(23日)为本港带来狂风大骤雨。天文台将于今晚9时40分挂3号风球,并考虑在明日下午1时至4时改发8号风球。天文台亦预料,周三(24日)离岸及高地风力更可能达12级,强度绝对不容忽视。但大家又知不知道这个“风王”除了威力强劲之外,就连名字也大有来头?
台风|桦加沙意指“快速移动” 前身为另一强风“海贝思”
超强台风“桦加沙”(Ragasa)名字其实是由菲律宾提供,意指“快速移动”,为世界气象组织辖下的台风委员会制定的名单之中首次被使用,并作为代替被除名的“海贝思”而新加入的风名。
“海贝思”于2019年吹袭日本,是日本数十年来遇过最强的台风,不但造成至少58人死亡、15人失踪和211人受伤,更导致大规模的河川决堤和水灾,至少1万栋民宅被淹没,由于该台风灾害过大,因此被日本提出除名。
台风|桦加沙或成今年“风王”
桦加沙风力持续增强,在短短30小时内已连升四级成超强台风,今早最大风力更达16级。天文台亦预料风力将达到烈风、暴风程度,离岸及高地风力或高达飓风程度。而在周三当日,桦加沙最接近本港之时,水位将与2017年的台风天鸽及2018年的山竹相若,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的最强台风。
台风|由台风委员会共同制定命名表
天鸽、山竹、摩羯、桦加沙... ... 大家又会否好奇,到底这些台风的名字从何而来?其实早于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辖下的台风委员会为了避免各国的气象系统资讯混乱,决定共同为这些来自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使风暴名字一致。
台风委员会共有14位成员,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及美国。成员各自提供10个名字,制成共140个名字的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而所提供的名字须具有亚洲风格、文雅以及带有和平之意,因此多为自然景色、动植物、神话人物等。
而香港在2025年所提供的台风名字则有凤凰、青马、珊珊、白海豚、玲玲、榕树、万宜、鸳鸯、彩云、狮子山,这些包含地区、公共建设、少女暱称及特色饮品的名字。
台风|有风连续被“改名”两次 山竹曾是榴梿?
不过,台风的名字并非永久录用,有一些台风会因为对某个地区造成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或文化因素等原因,而不会再被使用。例如在2006年11月,台风“榴梿”吹袭菲律宾中部,暴雨引发多处山泥倾泻,导致超过500人丧生及约700人失踪而被除名,改成由泰国提供的新名字“山竹”代替。然而,“山竹”在2018年再度重创菲律宾,因而再次被停用,并由“山陀儿”取代,可说是连续两次被替代的台风。
此外,连续被改两次名的台风还有2005年的“龙王”,风名在2007年开始被换成“海葵”,不过其后又在2025年5月被新名字“天马”取代。
(全文完)👉 👉follow 好食玩飞ig ✈️免费睇旅游饮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