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群组调查|辅导中心揭加害者心理 以为无身体触碰不涉性暴力
撰文: 陈萃屏
出版:更新:
《香港01》调查数月,揭发本港有多个偷拍网站及群组,受害者人数过千。到底为何有人会偷拍?
支援曾涉性罪行人士的明爱朗天,至今辅导了过千名偷拍者,中心督导主任彭凤仪指,偷拍者追求刺激、成功感,但不少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没有身体上的触碰,就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辅导要从教育着手,才能从源头防止偷拍。
科技令偷拍愈发容易 有人误打误撞上瘾
明爱朗天“共同对抗性侵犯服务”于2008年成立,目的是辅导性犯罪加害者,令他们戒除心瘾,从源头防止性罪行。服务开展之初,中心主力辅导非礼者,但至近年,主要服务使用者变成了偷拍者,占了八成半。
中心督导主任彭凤仪说,偷拍的原因众多,大部份人透过偷拍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及刺激感。加上科技发达,偷拍变得愈来愈容易,过程只需几秒,令问题变得普遍,加害者由小学生至中老年人都有。她举例,有个案只是不慎开了手机相机,没为意拍到巴士女乘客的裙底后,发觉偷拍容易,从此走上了歪路。
以为无人知、无身体接触等于无伤害
彭凤仪辅导偷拍者多年,称为不少偷拍者本来无心伤害他人:“大家明白这件事不得见光,不合乎道德和法律。但在‘偷’的过程当中,偷偷地、没人知道,就没人发现,没有伤害。”
“我没碰她,暴力何在? 但将一个人的性私隐放上网时,可对人造成很大伤害。”彭凤仪说,辅导的重点之一是要令偷拍者明白,行为涉及性暴力与欺凌。
彭凤仪指多数偷拍者都是因为被捕,要承担法律风险外,或因被亲友发现而衍生羞耻、内疚感,才会求助。偷拍者伴侣、家人也会因偷拍者的行为而受伤,故中心也要处理求助人的家庭关系。
彭凤仪认为,社会不可能杜绝偷拍,但如从教育著手,令社会的性别意识进步,就可能减少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