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龙城﹒施政报告|社会的期待已从“写得好”转向“做得到”
来稿作者:吴奋金
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周三(9月17日)发表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我认为这是一份务实进取、回应民生、视野宏远的施政纲领。它不仅全面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迫切诉求,更为香港的长远繁荣稳定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突出亮点与深刻感想
1、“拼经济”与“惠民生”的有机统一 ,报告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施政报告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活力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巩固金融中心地位、发展北部都会区作为新引擎,还是推动创科产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扩大税基,从而让政府有更丰厚的资源去解决住房、养老、医疗等深层次矛盾。这种思路展现了政府的务实与远见,摆脱了福利主义的短视,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繁荣。
2、民生政策精准务实,直击痛点,充满温度。报告的民生章节篇幅最多,且每一项措施都极具针对性。住房阶梯更丰富:调升“白表”比例、新增“白居二”配额、缩短转让限制年期,这些都是直接回应中产及年轻一代“上车难”的精准举措,让置业阶梯更加畅通。
长者照顾体系更完善:面对高龄化社会,报告没有回避挑战。设立专责工作组、增加服务券数目、推出“楼换楼计划”及赴粤养老资助,展现了“以长者为本” 的多维度关怀,既尊重其留港安老的意愿,也提供跨境养老的新选择,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人性化。
鼓励生育组合拳:从税务减免到增加托儿服务名额,再到辅助生育支援,政策形成了“愿生、敢生、能养”的支援链条,虽然成效有待验证,但这无疑是直接面对人口结构挑战的积极一步。
3、“部门首长责任制”的提出,是政府自我革新的关键一招。它旨在从制度上根除“权责不清、议而不决”的官僚作风,强化问责文化,确保政策得以高效落实。成立“AI效能提升组”则显示政府拥抱科技、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决心。这些内部改革是对市民期盼“执行力”的最直接回应,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体制保障。
4、北部都会区从规划走向实战,是香港未来的新答案 。将北部都会区独立成章,意味著该项目已从概念规划全面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成立由特首亲自领导的委员会、计划订立专属法例“拆墙松绑”,都显示了破格思维和超常规的执行力度。北部都会区不再只是一个房地产项目,而是整合了产业发展、大学城、跨境融合的综合性新引擎,其成功将重新定义香港的经济地理格局,为长远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总体而言,2025年施政报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本届政府既怀有引领香港对接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竞争的宏大野心,也未曾忘记普罗市民的民生忧愁。它是一份 “知行合一” 的报告。“知”在于对香港当前困境与未来机遇的清醒认知;“行”在于提出了一系列具备可操作性的具体路径。
这份报告的出色,不仅在于内容的全面与深入,更在于其背后所展现的 “以结果为目标” 的施政新风。现在,社会的期待已从“写得好”转向“做得到”。最大的考验在于后续的执行力、跨部门的协作效能以及能否在落实过程中持续聆听和优化。我相信,只要政府能坚定不移地落实报告中的各项措施,香港必能进一步巩固由治及兴的良好态势,克服挑战,为市民带来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吴奋金是九龙城区议员。文章仅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