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芬|立法会参选人呈三大特点:深耕地区、跨界专业、融通家国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第八届香港立法会选举正在炽热进行中,街头旗海处处、参选团队四出落力拉票。不同于旧选制下“阵营对决”的撕裂社情,新选制下参选队伍五光十色,既有深耕社区的老将,也有跨界的新丁。

他们各有特点,显示了这场选举的多元参与,彰显了香港迈向更高质量的民主。提名期接近尾声,暂时有约160名参选者,笔者观察到有三个特点。

首先,涌现了大量深耕地区、有地区治理经验的人才。参选人中,一批服务香港逾20载的资深区议员与地区工作者尤为引人注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们见证过香港的风雨历程,熟悉特区治理的运行逻辑,也积累了多年解决民生难题的实战经验。这些资深参选人的价值,不在于政党光环,而在于他们十年如一日坚持服务巿民的韧性﹐20年履职尽责的实践。

第二,汇聚了一些跨界联通,做政策研究辅政的人才。这一批跨界参选人引人关注的是既有智库背景的,有将理论结合地区治理实践的,也有界别翘楚积极推动香港经济发展,更有科技领军者为“创科香港”建言献策。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特质——善于整合跨界别资源,以汇才聚智之力推动香港发展。这类参选人恰是新选制“广泛代表性、均衡参与性”的生动体现。他们的参与,不仅让立法会的代表性更为立体,也带来了“更加专业化议政、更具创新创造活力”的新思路,为香港抓紧大湾区机遇、谋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三,广结了用心奉献,力促家国融合的人才。参选人中,“心系家国,促进融合”的价值取向尤为突出,无论资深参选人还是年轻“素人”,其政纲中几乎都包含深化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容,主张加强香港与内地的民生带来便利,让“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惠及更多市民。既有对旧有政策的优化建议,也有应对“十五五”规划的构想,让立法会的议题更贴近“国家所需、香港所长”。这类参选人践行的,正是“爱国爱港立场更加坚定”的基本要求,也回应了香港社会“凝心聚力拼经济、谋发展”的主流民意。

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今次换届选举参选人各有特点,摆脱了旧日政治恶斗的心理障碍,凭能力竞争、以政纲取胜,恰如“港澳平”文章所言,是“优中选优”的人才荟萃。

对参选人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场“个个无把握,人人有机会”的选举,高度不确定性,需要有不放弃对良性选举和治理质素的坚持,更需要一颗为港为民的服务热诚。

对广大的选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投票选择,更是对香港未来治理方向的认同。选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代议士”,有助筑牢良政善治根基,让香港在由治及兴之路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作者黄冰芬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