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龙城|从九龙城到全运会——火炬手的旅程,软实力的传承

撰文: 我的九龙城
出版:更新:

作者:利哲宏博士

能获选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炬手,是我人生中最荣幸亦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作为一直服务九龙城区社群的人,这份荣誉对我意义深远——不仅是对我个人历程的认可,亦印证了本地区多元化的背景及其在塑造香港在全国范围内的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一直服务九龙城区社群的人,能获选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炬手,不仅是对我个人历程的认可,亦印证了本地区多元化的背景及其在塑造香港在全国范围内的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作者提供)

本次火炬传递有两个细节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我被编排为第15位火炬手,正好与第十五届全运会互相呼应。第二,火炬接力于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金紫荆广场进行——那里每天举行升旗仪式。能在这个标志性地点手持火炬奔跑,我倍感自豪——不仅是作为参与者的自豪,更是代表香港包容、多元精神的光荣。作为一名非华裔人士,我在接力中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宣示:香港的国际都会特质,尤其在九龙城更是熠熠生辉——这里有不同种族背景的社群比邻而居、共同学习、彼此贡献。

九龙城一向是传统与多元的交汇之地——从土瓜湾的传统旧街区,到红磡人来人往的市集,再到何文田多元共融的社区。作为本区的长期居民与教育工作者,我亲眼见证了少数族裔、新来港人士与本地家庭如何携手建立我们共同的社区。因此我的火炬接力,并非仅仅是一个仪式性的角色——更是向九龙城那份团结与共融精神的致敬。

其后,我有幸前往广州出席开幕式,场面之震撼,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全场气氛热烈,充满期待与自豪感。演出编排一丝不苟,尽展中华文化之博大,亦突显我多年来逐步熟悉的岭南(广东)传统。音乐、视觉效果、节奏分明的队形与动作——整体堪称文化叙事的典范。我记得坐在场内,身旁万千观众,一股由衷的情感把我与全场的能量紧密连结。

最令我动容的,是每一位参与者的同心与付出。由主办单位、表演者到运动员与义工,人人秉持著共同追求卓越的信念,彼此协作、各展所长。这提醒我,国家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经济或军事上,更见于文化表达、包容精神与共享价值的“软实力”。

这段旅程,深化了我对国家实力的理解。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一场团结、文化底蕴与民族自豪的盛典。近年来,中国在提升国际形象上不断精进,而这类大型活动正扮演关键角色。它们让世界看见更全面、更具人情味的中国,而非仅止于标题与刻板印象。

作为与九龙城青少年与家庭密切合作的人,我深知这类经历能够如何激励年轻一代,令他们更投入社区与国家。我的参与不只是个人的重要经历,亦再次肯定了现代中国包容和前瞻的精神。也提醒人们,像九龙城这样的地区是国家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总结而言,这次经历远不止于象征。它是关于团结、文化自豪与国家认同的深刻一课。我很感恩能够参与其中,并延续这份讯息:中国的力量,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凝聚人心、汇聚共识、共赴进步与和谐的愿景——而这份愿景,正在从九龙城这样的社区中开始绽放。

作者利哲宏博士是九龙城区议员,中学副校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