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惨烈车祸持续发酵 创始人雷军遭流量反噬
小米汽车和其创始人雷军正面临该品牌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市场危机。
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一辆小米SU7 Ultra碰撞前车后越过中央绿化带并起火燃烧,驾驶员不幸遇难。从现场视频看,事故发生后,现场多位民众自发参与抢救,但车门在未出现明显变形的情况下完全无法打开,接著底盘和车内出现爆炸,救援民众被迫撤离,驾驶员被活活烧死。
尽管事后官方的通报显示,遇难驾驶员涉嫌酒驾,但车辆受碰撞后爆燃、车门无法打开等情况还是引发了全网热议。加之在今年3月底,有小米汽车在公路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导致3名女大学生被烧死。有关小米汽车安全性话题,再次被抛上台面。
而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汽车创办过程中的一些言论,比如小米汽车“好看是第一位”、小米就是要“把粉丝变成脑残粉”,以及雷军在新品发布和市场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夸张性言论和出于市场免责考虑的某些过度宣传,也被网友挖出并制成讽刺性内容。
受这些因素冲击,小米在港上市的股价持续下跌创下近期新低。而靠打造个人诚实与可信赖形象在网上俘获了4千多万粉丝的雷军,有专门关注大V粉丝数量变动的媒体发现,其粉丝数量也在以每天几万的速度加速“脱粉”。原本一车难求一度需要加价等货的小米汽车转让价也开始暴跌。这种声誉与流量崩塌现象,此前还从未在小米及雷军身上发生过。
尤为值得一提的,就在因连番惨烈事故遭受严峻市场口碑与流量考验,网络声浪质疑小米和雷军未对事故遇难者及家属致以任何慰问也未表示任何歉意之时,10月16日,雷军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演讲中一番呼吁“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的言论更引爆网络质疑。
连一些原本对事件无感的网友,甚至是小米用户也觉得雷军在此时做此番表述非常不妥。
有网友评论称,当年小米就是靠“网络水军”起家的,甚至雷军及小米就是网络流量的产物。在靠流量大赚的时候,雷军不嫌弃网络舆论,在被批评质疑时却把这些批评与质疑冠上“网络水军”的帽子,污名化为“黑公关”非常失策。尤其在刚刚连续发生多起惨烈事故,网络舆论情绪正炽的情况下。
到底有没有针对小米的网络水军和黑公关是一个话题。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就是网友在看到惨烈事故后的自然反应。但在车祸遇难司机尸骸未寒的情况下,小米及雷军不是以诚恳的态度安抚公众情况,反而把责任暗戳戳推到网络水军和黑公关上,很难不引起网友的反感情绪。
有网友把最近因“预制菜”翻车的内地餐饮巨头西贝老板贾国龙与雷军类比,认为二者虽属不同领域。但当事方的回应都同样不够坦诚,在事件曝光后的公关处理严重失当,不仅不低调规避市场情绪,反而倒打一耙子,把问题推到市场和网友身上,试图通过资本的力量“教育”市场和消费者。
其实坦率说,任何一个品牌或产品,在走向壮大、成熟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故,包括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都一样。小米恐怕也得有类似经历。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与品牌厂家,如何从事故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产品,并与消费者与市场进行积极互动,对厂家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考验。
而至少就目前为止,小米在此次事件上的处理确实充满瑕疵。毕竟人命关天,生命权应该在车辆研发与事故善后处理上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事故发生后,几位路人接连出手救援都未能拉开车门,眼睁睁看著年轻生命在熊熊烈火与爆炸中化为骷髅,公众下意识地质疑车门为什么打不开,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
有网友因此评价,小米这些年的成功与雷军分不开,但并不代表雷军就是神,就绝对权威一直正确。公众要的是一个态度,而不是营销话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和雷军是被自己的流量反噬,因为事故应对与大众预期出现差距,导致人设崩塌。从1个月脱粉29万来看,说明“米粉”们正在祛魅,小米和雷军的神话正在被消融。
无论如何,这都是小米雷军必须坦诚面对和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和网络情绪及消费者对峙,甚至通过资本力量试图教育市场与消费者,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