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特会场外有掌声 消声的台湾被迫当“备用筹码”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中美釜山会晤落幕,对台湾而言,最“刺眼”的不是发表了什么,而是刻意没说的那一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百分钟,外界最在意的台湾,没有进入正式文本,也没有在记者会上被挑明。对关税、稀土、农产品的处理,中美各取所需,双边对台湾,明面上则选择“暂不处理”。在国际政治经济的语法里,“不谈”不是空白,而是一种安排,综观这场中美领导人久违的会晤,意在先止血市场、修补预期,敏感政治则延后再算。

常言道“没有比较,没有伤害”,比较法最是残酷。这趟亚洲行,特朗普给了东京与首尔足够的“面子”:对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话说得漂亮,“想要什么都可以给”;对韩国则把汽车输美关税调到与日本一致,还在敏感的安全科技议题上释出理解。日韩得到的是“以投资换降税”的明确路径与政治背书,至少可回到国内交差,就算细节仍需谈,但方向与机会值已经被定价。反观台湾,没有降税对价、没有产业豁免的清单,芯片要继续被抢,实质承诺却是零。近期已有报传,台湾拟更换驻美代表以加强与特朗普政府互动,活像补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既不体面,也预期不会有效。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日本东京赤坂宫举行双边会晤,双方展示了关于确保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的签署文件。(Reuters)

综观今次中美领导人会晤“不谈台湾”,可以理解为中美双边共同的优先序使然,在外溢风险、供应链脆弱与资本市场敏感的环境下,双方先把关税、稀土、农产这些会立刻影响价格与就业的议题打包处理,政治议题就等行情稳了之后再说。就此而言,“不谈”本身就是信号:台湾这张牌没有被谁丢弃的问题,而更像是“被留存”,等待更有利的时点,也许是美方需要换取中国在其他谈判场景的配合,也许是中方评估区域局势更可控时,再把台湾推上桌面。对台湾而言,这不是喘息,而是被动的悬置。

从赖清德政府角度,回应变局的难堪在于无从著力,眼见日韩有双边架构、可交换筹码,台湾既不在关税宽免名单,也没有被纳入任何具体的投资减税互换机制。当特朗普对高市与李在明抛出明牌,台湾却只有“等待下一轮”的空话,政治成本向内积累、经济成本向外扩散,台湾“哑巴吃黄连”毫不意外。再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主要行为者把可交易的政策工具(如关税、管制、采购)优先配置给能回馈稳定效用的伙伴,边陲行为者若仅以价值宣示与象征互动自我安慰,得到的多半是“认同感”而非“交换值”。台湾此刻最缺的,不是表态,而是筹码。

10月29日,特朗普与李在明于韩国庆州举行会谈。(Reuters)

反观北京在台湾议题上的姿态,展现的自信已不在话下。既然评估台湾内部政治与对外取向大致锁定,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仍居主导,北京就没有必要在这种“以市场稳定为首”的会议上强求美方公开表述。把牌压后面,等于承认台湾是长期博弈的结构型议题,不必为短期会议的成败绑手绑脚。这也是北京过去几年话术的延伸:在原则不让、节奏自控的前提下,把经贸领域的松紧当作杠杆使用,争取战略空间,避免在某一回合里被对手牵著走。

对北京而言,台湾“完全跟美国走在一起”是一个有用的判断,因为这可以让关键变数收敛到“拿住美国”四个字,当主轴放在对美管控分歧,台湾自然不会是这轮会议的核心。

与此同时,美方自然同样有盘算。如见台媒在习特会后的主流评断:如果美国承认釜山会晤“谈过台湾”但拿不出成果与说法,等于给自己制造提问地狱,紧接其后的媒体追问、国会追问承诺等“指日可待”。相反地,说“完全未提”,便可把焦点火力转回经济面向,对中国关税调降的幅度与条件、稀土的技术性松绑、农产的立即、大量采购等等,这些都能被特朗普包装为可计量的成绩。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可见、可报、可量化的宣示优先,至于台湾,不如留待下一个节点再处理,这样的好处在于,既不向中国释出错误讯号,也不让美国内部的反对派抓到把柄。

10月30日,习近平与特朗普在韩国釜山会面。(Reuters)

于此,台湾的难题在于,身处价值叙事与交换现实的夹缝,其当前的对外路径,多半建立在与美方的高度政治协调与军事购案,但在经贸结构上,台湾一方面希望维持对美好感,却又无法忽视对中国大陆市场与供应链的磁吸。今朝习特会不过是把台湾这个根本矛盾拉扯得更直白,即当中美选择将经济优先序排在前段,台湾若只在政治表述上加码,却拿不出经贸工具与产业布局上的对价,便注定在分配时序上往后站。换句话说,台湾不是“被出卖”,而是不值当下这一轮谈判的交易成本。

中美谈不谈台湾,怎么谈台湾问题的讨论,在习特会前已纷纷扰扰台湾政局,而在会后,台湾内部不乏很多声音把希望寄托在“不谈就是安全”。然而,现实却是恰恰相反,今刻“不谈”意味著未来某个时点“会被谈”。那时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台湾能否在区域供应链重编与内部产业升级上,创造让大国愿意保护的市场所剩利益。若台湾的“存在价值”仅被理解为地缘政治的棋子,而非不可替代的产业节点,任何会议室里的沉默,都可能换来下次会议室里的价码。

简言之,一场什么都谈,但就是不提台湾的习特会,足见北京自信把牌往后压,华府“识时务”把话收回口袋,只有台北在原地失神。这一轮习特会给台湾的启示很清楚:当经济被优先排序,政治就被延后结算,当可交换的筹码上不了台面,价值叙事就会被轻易搁置。台湾若仍以为“未被提及”就是安全边界,那么真正被忽略的,恐怕是对自身交易力的长期投资:最坏的不是被谈判,而是等到被谈判时,才发现没有可以谈的东西。

对台湾而言,眼下的局势发展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试想如果横亘中美间的贸易问题处理好了,且是在中国设定议题下的这种模式“解决了”,台湾问题则将不再成为中美关系的障碍。同时,这也不啻再次确认,对特朗普而言,台湾问题不是中美关系的必要重点,不需要一天到晚提及——当未来再度提及时,或许已是更是不重要之时,又或者在处理最后一些问题时,便一并处理了。

总的来说,习特会晤未提台湾,不见得是华府是不是又要卖台的剧本焦虑,而是突出台湾“不值一谈”的时段。台湾要做的,不是顾影自怜,而当自省并重写自己的交易清单,否则,当大国领导人下一次再次相逢,市场掌声可期,台湾唯有的只剩继续的沉默与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