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艺中学老师鼓励追梦 中五生由打机成瘾变发奋读书终成港大学生
家中没有餐桌,只有四张电脑台,而每张台就是一个小宇宙。单亲的何家杰与三位哥哥,各自在这四块发光的屏幕前,度过燃烧青春的岁月——吃饭与打机,各自沉浸,互不干涉。而撑起这四个宇宙的,就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从事饮食业,过着早出晚归生活的妈妈。
家杰的宇宙是电脑游戏《英雄联盟》,从幼稚园毕业开始接触,直至中四时达至巅峰,每天对战14小时,攀上香港、台湾及澳门伺服器排名前10,甚至有Youtube频道制作影片介绍他,称他一度冲上世界第1名。
那是家杰中五之前的人生。如今的他,系上了香港大学领带,重回母校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感谢老师鼓励及支援,让他从中五至中六,仅仅两个学期把他的人生从虚拟宇宙拉回现实世界,更凭DSE27分成绩,入读港大工商管理学学士(会计及财务)。
幼稚园开始打机看YouTube
“我由幼稚园开始就打机或看YouTube,完全没有对任何科目有兴趣,亦不会温习。中一至中三COVID上网课的3年,不知老师其实说过什么,我一边上网课、一边睡觉,睡醒就打机。”家杰忆述。
家杰是“屯门人”,成长于屯门,中学生涯在位于屯门的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就读,平日最远是到天水围及元朗逛街,走出新界西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出港岛更如“出省城”般大阵仗,“香港最远是去过会展逛书展”。
两次参观香港大学成人生转捩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是老掉牙智慧,但仍然很管用,至少成为了家杰的人生转捩点。
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数学科黄敬辉老师,分别在家杰中四升中五的暑假,以及中五期间,两次带领家杰和学生到香港大学资讯日参观,希望拓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定立愿景及目标,第二次再去参观是要加深记忆,提醒学生勿忘目标向前迈进。
陆佑堂如城堡般漂亮 自卑心作崇不敢追梦
“我看到陆佑堂很漂亮,就如城堡一样,萌生想入港大念头,但自卑的我觉得连八大都入不到,还在想什么港大,接著就继续回家睡觉打机。”岂料黄老师在半年后,再次带学生到港大参观,令家杰“莫名其妙地燃起了一团火”,甚至与相伴十多年的《英雄联盟》割席,专心读书去。
打《英雄联盟》致高峰后感无聊
家杰说,那时打《英雄联盟》排名去到高峰,开始感到无聊,想挑战新的目标,如“入港大”。他坦言不觉过去打机浪费了时间,反而十多年来打同一个游戏,显示他“要专注一件事情可以很专注”,即使读书亦如是。
打机“闯关思维”用之于学习
中五才急起直追,家杰的起跑线与终点只是几步之遥,到底有什么逆天的读书心得?家杰苦笑说,一开始困难重重,如做一条数学题已经十个不明白,但既然下定决心要攻略梦想中的“城堡”,他就把打机的“闯关思维”用在学习上。
“打机不用一开始打大佬,从 Level 1 打到 Level 100,读书也一样,DSE 数学亦可从 Level 2 题目做起,慢慢攻上 Level 5”。家杰说关键在于设定循序渐进的目标,并利用不同的App自我奖励。他曾下载自设任务App,每完成一项,就按一下按钮,帮自己“升 Level”,透过这种虚拟奖励机制,让读书变得像打机般有成就感与动力。
此外,他亦利用网上资源规划及记录温习时间表,最后定下每天凌晨5时起床温习,晚上10时前睡觉作息时间。
学校支援充足 读书较打机更容易
他认为,读书远较打机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问老师、上 YouTube 找解题影片、看课本,资源很多,学校老师亦很乐意解答。
家杰在DSE中文科考获5,其中卷一更考获5**,他特别感谢班主任兼中文科简莉华老师。他指简老师不单是人生导师,给予很多正确价值观去看待事与物;在学业上亦给予很多练习功课,更会详细分析阅读技巧,又要求学生每周提交一篇作文及大纲,更乐意地在小息、午息及放学后,细心解答疑问。
简老师以功课量多见称,她指出考DSE中文不能只靠“临尾冲”,反而认为长时间透过密集式的中文作文及操练阅读理解,可提升学生中文程度。因此她要求学生每周要提交作文大纲及作文一篇,另又要求学生不断操练阅读理解练习,提升答题技巧。
晚上操数学题遇疑难 老师亦极速支援
此外,家杰在DSE数学亦考获5*佳绩,当初2次带领他到港大参观的数学科黄敬辉老师,坦言感到十分高兴及自豪。“学生有不同的潜质的,老师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掘理想及目标,然后提供学习上支援”。
家杰表示即使是晚上九时多,但若做数学题碰到有不明白地方,透过电脑软件问黄老师,老师都会迅速回复,让他能严守温习时间表。
当前梦想﹕赚钱报答妈妈养育之恩
谈起当前最大的梦想,家杰语气坚定说:“希望毕业后找到到稳定工作,赚到钱回报妈妈。”母亲今年61岁,多年来独力抚养四名儿子,他认为母亲所承受的担子远比学业压力艰巨,甚至堪比“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家杰希望大学毕业后尽快就业,以实际行动供养母亲,报答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