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中心小学一成学生属外地回流 愉快学习理念成家长选校原因
最近有不少家长从外地回流香港,为子女选校是一大难题。沙头角中心小学近年收生数字有所上升,学生组成亦有微妙变化,由过去以跨境学生为主,变成现在以本地生为主,新学年更有约10位学生是回流香港,分布不同年级,由于学校规模较小,数字等同全校学生一成,回流的学生分别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
沙头角中心小学林锦鸿校长表示,学校取录的回流学生基本上都在香港出生及成长,在外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回到香港,已经习惯外地较轻松的学习模式,有家长留意到学校的学习模式与外国学校或国际学校接近,加上学校属津贴学校不需支付学费,在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下选择入读。
助回流学生追回中文程度 上课模式容易适应
回流学生在外国生活一段时间,家长或会担心子女在学习上落后太多。林校长指,外国的学习模式较轻松,但不等同学生没有学习,不是白纸一张,只是语言上的落差较大。他指回流学生的主要挑战在中文科,特别是认字及写字较差,中文程度落后一至两年,学校会安排他们与非华语学生参加抽离式中文堂,以追回进度。至于其他科目,由于回流学生能听及说中文,所以影响不大。
课堂模式方面,沙头角中心小学的课堂著重学生参与,约一半时间以分组活动、讨论交流及实作形式进行,余下约一半为老师授课时间。林校长表示,沙小课堂的学生参与度高,近半时间都由学生说话和做事,模式与外国教育类似,所以回流学生不难适应。
另外,学校有丰富的接收插班生经验,回流学生会获安排参加适应班认识校园,亦会配对伙伴同学帮助融入校园生活。林校长笑言,“小朋友嘅圈子好快就会建立到”,家长们不需担生子女在社交方面有困难。
欣赏沙小以开心学习为首要 子女每日放学回家分享乐事
家长邓翠珊于2024年与子女从英国回流香港,当时曾考虑数间学校,其中一间只凭成绩表就断定她的一对子女不适合入读,一度使她觉得“所有香港嘅教育就系要你叻先收,我返学系嚟学嘢,唔系学识先嚟返学”,后来她从林校长的访问报道得知,沙小的理念是让学生开心学习,与自己的理念相符,因而安排子女入读。
两名子女第二年在沙小读书,每日放学回家后都会开心地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使邓相信他们已经适应校园生活。她说自己最喜欢学校的特点之一,是每日都安排课外活动供学生自由参加,一来免去家长安排子女到其他地方的时间及功夫,二来亦让子女多与同学相处。
相关报道:非一般Happy School 沙头角中心小学办爬树队 教保育兼训练意志
校长一对子女新学年回流 入读沙头角中心小学
林校长的一对子女亦于新学年从澳大利亚回流香港,哥哥林愉及妹妹林愿分别入读沙头角中心小学的小六及小四。他指当时安排子女到澳大利亚,是希望他们可以在较轻松的环境下成长,考虑到沙小的改革已见成效,学习环境更加贴近国际学校,因此安排子女回港读书,一家团聚。
安排子女回流之前,林校长亦挣扎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子女已经适应海外生活,中文水平相对落后,并发展出网球及体操等兴趣,所以初时对回港读书并不积极。然而,长期与子女分隔两地,使林校长更加期望一家团聚。选校时,林校长曾经考虑国际学校,但最后决定让子女入读自己任职的学校,坦言“我相信如果自己都对学校冇信心,又点样说服其他家长将小朋友交托畀我哋呢?呢个系我作为家长同校长嘅一份坚持同承诺”。林校长相信,学校的调适课程将有助子女追回进度,加上校园亦有不少可以互相扶持的回流学生,有助适应生活。
既是小学校长,亦是过来人,林校长建议各位回流家长为子女选校时,根据子女特质选择一间适合的学校,特别是家长与学校的理念需要一致,即使现今社会讲求竞争力,但当子女仍然就读小学时,全人发展及健康成长才是重中之重。他亦建议回流家长于选校时留意学校是否设有调适过渡课程,毕竟海外与本地的学习环境有显著差异,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指导。他亦建议回流家长选择一些不以学术为主导、压力较低的学校,减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负担,让孩子从非学术性的学习中找到兴趣与归属感,这比单纯追求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