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教书院何泰安校长坚毅力行 亲领跑步补课以同行感凝聚全校

撰文: 金敏琍
出版:更新:

位于港岛中西区的传统名校高主教书院,去年由何泰安校长上任接棒,为学校发展开启新篇章。上任一年来,何校长感恩学校校董会及校监卢咏琴支持,让他秉持“坚毅力行”的校训精神,与师生同行创造多元的共同经历,例如每周亲自为即将应考文凭试的中六学生补课、每周带领师生周五跑步、推行全校性的“意识省察”计划等,与师生建立紧密关系。在学生培育方面,何校长在追求学业成绩之外,更着重品格教育与全人发展,致力培育学生成为具备怜悯智慧(Compassionate Smart)的“仆人领袖”。

高主教书院校长何泰安(左二)去年上任后首要任务,是与校内师生建立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凝聚力。右起为副校长叶美宝、英文科主任梁宇畋及电脑科主任黄梓洋。(郑子峰摄)

促进团队凝聚 为学校日常运作注入活力

何校长谈吐间神态从容,笑容得体,如唱片骑师般的声线搭配挺拔身形,将领袖魅力与亲和力自然融于一身。作为一间学校的领军人物,何校长去年上任后首要任务,是与校内师生建立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凝聚力。

“坚毅力行”乃高主教书院校训,何校长将其融入学校日常运作的各个层面,从团队建设到学生品格培养,亦实践这一理念,延续天主教教育的核心价值,同时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周五师生10公里跑 透过共同经历建同行感

“我很相信大家透过一些共同经历和同行感,会建立团队精神,不论对同事也好、学生也好,我都会有一份陪伴在内。”自去年入秋起,每逢周五放学后,何校长都会举办师生同行跑步活动,吸引十多名教师和校队学生一同参与,由罗便臣道校舍出发,跑至湾仔高主教书院小学部再折返,全程约十公里。

何校长表示,这项活动不追求竞速与成绩,而是注重跑步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师生在轻松的心情下,畅谈生活点滴,无形中强化彼此间的情感连结。他计划在本学年起,逐步邀请各级有兴趣的学生参加。

校长每周为中六生补生物科 学生DSE路上不孤单

何校长亦经常亲自参与各项学生活动。去年校内管弦乐团晚上八时多在元朗比赛,校长特地携同家人前往比赛场地为学生打气,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过程中的学习和进步空间,建立成长型思维。

高主教书院乐团有一次元朗比赛,获校长携同家人一起惊喜现身支持。(高主教书院提供图片)

何校长更是格外关注即将应考文凭试的中六学生,他每周特意抽出午膳时间,为生物科学生补课,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坚实支持。“好希望传递一个讯息畀学生,你考DSE并不孤单,我们所有人都来帮你”。

高主教书院一直重视学生品格培育,着重培养“同感心”。目前校内部份科目,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稍逊的学生同组上课,使学生明白个人的优势并非用以炫耀,而应如福音所教导“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将所学转化为帮助同学成长的力量,从而实践仆人领袖的精神。

何校长深信透过服务中学习,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怜悯智慧的“仆人领袖”。(郑子峰摄)

从服务中学习承担及怜悯之心

何校长深信,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何校长上任后加强学生服务中学习(Service Learning)理念,包括多次带学生到庙街派饭,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不同阶层人士,从中培养学生怜悯之心与实践智慧,体现“Compassionate Smart”的育人目标。

派饭只是高主教书院其中一项的服务中学习的活动,学校一直带领学生热心服务社区,曾获23/24年度第三届爱心行动奖嘉许状。爱心行动奖由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大学联合举办,以表扬年青人在过去一个学年热心服务社区。 (高主教书院提供图片)

中五生庙街派饭与演奏 学会关怀与尊重

今年中五的学生郑希贤,自去年11月起已3次参与庙街派饭活动。他坦言原以为只是很普通的活动,未料到现场每位排队领取饭盒的长者都紧握饭券、不愿离开队伍,深怕错失一顿温饱的一幕,让他真切体会到,在繁华的香港社会仍然有许多人为基本生活所需而挣扎。

高主教书院中五学生郑希贤透过义工服务的经历,深化体谅与尊重,更愿意主动关注并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郑子峰摄)

试过派饭期间现场下雨,即使何校长和一众师生全身湿透,依然继续派发饭盒,协助维持秩序和控制人流。对郑同学而言,这份付出远不及心灵的收获,表示在活动中学会体谅与尊重,更愿意主动关注并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也一改过去对庙街的负面印象。特别是在圣诞节的前夕,高主教书院学生以乐器在街头演奏圣诞歌曲,现场长者们真挚的笑容与互动,让郑同学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温暖。

中四为关键培育阶段 安排全级参与5日4夜外展训练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何校长与教学团队深刻体验到,“AI不会帮到你度过逆境,怎样去培养学生人生态度的价值观,是我们一向重视的工作”。

为此,学校特别将中四定为关键培育阶段,安排全级参与五天四夜的外展训练课程,系统化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掘潜能,虽然训练活动所费不菲,但学校仍调动资源全力支持,显示对学生成长的重视。

外展训练的设计紧扣学校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觉察自己的强项”。由于选科后学生进入新的班级组合,校方期望外展训练能帮助他们在新群体中建立归属感与协作能力,强化学生之间的情谊,也为未来高中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高主教书院积极在全校推动“意识省察”计划,有别于一般的“静观”练习,计划融合“反思”与天主教“感恩”元素。(高主教书院提供图片)

推广意识省察计划 培育感恩之心

此外,学校亦响应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倡议,全校推行“意识省察”计划。有别于一般的“静观”练习,计划融合“反思”与天主教“感恩”元素。高主教书院副校长叶美宝解释,该计划融入反思与天主教感恩元素,以“Awareness(觉察)、Attitude(态度)及Action(行动)”3A 原则为核心,“有意识去觉察个人的状态及面对问题的态度,觉察自己的情绪及背后根源”。

“意识省察”计划分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何校长在每次教师会议前预留静思时间,引导同事觉察自身情绪状态,学习转化负面思维,及培养感恩的心;在学生层面由宗教科老师负责带领。这项计划不仅协助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调整心态,更真切关顾了教师团队的工作压力,营造出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校园氛围。

在当今教育环境快速变迁的时代,高主教书院始终秉持“谦逊”、最终目标是培育具备“仆人领袖”素质的学生。学校将“意识省察”计划作为重要工具,在天主教核心价值引领下,引导师生在犯错与反思中学会包容与进步。

高主教书院何泰安校长表示,感激获人称“高记妈”的校监卢咏琴女士指引,卢女士亦曾任高主教书院校长。(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