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吕小分三层次推动AI应用 助教师解决疑虑、启发反思教学本质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数字教育是近年教育界的发展重点,其中连续9年成为教育局数字教育卓越中心的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下称沙吕小)已经制订长远的数字教育发展策略,著手推动AI在教与学方面的应用。沙吕小特别强调持分者支持,包括教师团队及家长,使AI的推展过程可以事半功倍,例如针对教师团队就提供全体、科组、及小组三个层面的讲解、培训及探索,配合互相学习的氛围,提供能安心使用AI的环境。家长方面,学校就进行了一连串的家长教育,以及制定《校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引》,让家长也参与推动AI教学。

尹绍光校长强调推展AI需要有清晰的理念引领,明确定位AI的角色,亦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推动过程要循序渐进。前线教师刘嘉玲初时对于应用AI亦有担忧,但透过参加学校提供的系统性培训了解到AI的确有助提升教学成果,加上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的风气,使她感到自己在有支援的环境下使用AI,而非独自探索,踏出应用AI的一步。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沙吕小)尹绍光校长(中)强调,推展AI不能操之过急。事实上,学校现已进行不少基础工作,例如教师培训及与家长沟通。(廖雁雄摄)

办学理念强调与时并进 以过往经验推动AI应用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与时并进”,早年已经提倡电子学习,大力推动BYOD(学生自携装置)上课。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冒起时,学校开始著手研究及规划相关应用及课程,不欲师生与时代脱节。

尹校长说,学校从BYOD累积了大量电子学习经验,包括教师在教学上及学生在学习上运用科技,成为学校推动AI的基础。任教电脑科出身的他熟悉科技的影响力,指科技发展是国策及本港发展方向,相信AI作为前沿科技,已成学生必备的技能。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尹绍光校长相信,AI已经成为现今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廖雁雄摄)

分三个层面鼓励团队学习AI 助教师踏出舒适圈

要学生掌握AI,起点当然是教师。为帮助教师团队学懂使用AI、明白AI、接受AI,沙吕小安排多次全体教师大会,介绍AI趋势及数据,透过小组讨论让同事明白推展AI事在必行,建立共识。学校亦安排多次全体教师培训,包括邀请科技公司到校分享,更有教师于培训完结当日已经回馈指“原来AI都唔系咁难用”。学校亦有自行提供培训,具体分享各种AI工具在教学上的使用方法。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数字教育主任郑燕妮老师表示,学校为了帮助对使用AI感到忧虑的教师,从科组层面出发,由组长或有兴趣的教师先行探索,再分享经验。(廖雁雄摄)

沙吕小属“学习型团队”,愿意主动学习新科技,但难免有成员会对新技术感到担忧。数字教育主任郑燕妮老师提到,学校的推动方法是在科组层面推展AI,各科组根据自身需要,由组长或有兴趣的教师先行探索使用AI辅助教学,然后向组员分享使用方法。尹校长补充指,各位教师的经验和信心都有所不同,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学习及应用AI,亦鼓励先行者分享经验。

学校亦成立了“数字教育小组”,由个别教师专门负责寻找外间资源、筛选合适的AI工具,然后引入学校,成为学校在使用AI方面的最先头部队,小组曾在一星期内数度会见外间公司认识最新的AI工具。

前线教师由担忧变投入 启发反思教学本质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刘嘉玲老师表示,学校透过示范及培训展示AI的潜力及效能,成为她鼓起勇气学习及使用AI的关键。(廖雁雄摄)

刘嘉玲是沙吕小的前线教师,由最初担心未能应付AI,到后来安心使用AI,认为关键是从学校的示范及培训了解到AI对师生均有莫大益处,例如可以跳出传统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亦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促使她愿意投入时间学习及应用。

她又提到AI使她反思教学的本质,意识到现在的教学重点已经由内容转移到提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学习经历,以及培养学生更高阶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及创造力等。她亦强调AI是“思考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会要求学生于使用AI后加入个人观点及想法,深化学习成果。

著重持分者讲解及参与 家长须签署使用AI守则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张雪芬副校长直言,家长对AI的接受程度比预期高,学校原本计划要花较多时间进行家长教育。(廖雁雄摄)

考虑到家长是学校推展AI的重要持份者之一,沙吕小举办了一系列线上讲座、实体简介会、亲子工作坊等,主动向家长讲解AI、释除疑虑、建立信任,获得家长普遍支持才进一步推展AI。张雪芬副校长直言,家长对AI的接受程度比预期高,有助更快推展AI。尹校长更补充指,在生成式AI冒起时,已经有家长询问学校何时推出课程。

学校亦参考政府及大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引,制订属于沙吕小的《校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家长、学生及教师都有各自需要遵守的原则。《指引》于本学年起纳入学生手册,学生及家长都需要签署及遵守,确保家长知情并与学校共同监管学生使用AI。

学生使用AI从素养做起 已设立课程框架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现时已经设有小二至小六级别的螺旋式AI课程框架,今年会集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及使用AI,以至是评估AI生成的内容的能力。图左起为该校刘嘉玲老师、尹绍光校长、张雪芬副校长、郑燕妮主任。(廖雁雄摄)

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学生,尹校长强调学生学习AI必须先由教育入手,使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使用者。现时,学校的数字教育发展策略的首年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及使用AI,以至是懂得评估AI生成的内容,建立明辨是非的基础能力。

现时学校已经为小二至小六设计螺旋式AI课程框架,小一则因为未参与BYOD,所以不以AI为学习主线,但仍然会接触AI。未来,学生将学习以AI创作,以至是于使用AI时懂得保护个人私隐及尊重知识产权。

【题外话】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设有天文馆,圆顶可以投放天文影像,学生可以躺在地上观星,学生每年都会至少到天文馆上课一次。(廖雁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