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外交部大使 理工大学分享“外交为民”实践故事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前司长、前驻希腊共和国及爱尔兰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罗林泉,以及中国前外交部非洲司正司级参赞、前驻毛里求斯特命全权大使孙功谊10月30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作“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先后分享外交外事知识与外交故事,并深入探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论与实践。

历任多项外交职务的罗林泉大使,分享他在外交官生涯中曾经历及处理的重大外交事件。其中,他分享了在任中国驻希腊大使期间,于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主导了一次中国历来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

罗林泉强调中国“外交为民”的理念,当时利比亚爆发内战,数万中国民工处于危难,因此当机立断请求希腊政府帮助。在希方帮忙下,他们于数小时内租用了三艘邮轮,以最快速度协助1.3万名中国公民撤离至希腊并中转回国。

罗林泉大使分享了其在任中国驻希腊大使期间,于2011年利比亚内战主导了中国撤侨行动的事迹。(香港理工大学)

“这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行动最快、效果最好的中国公民海外保护行动。我们工作迅速果断,实践了国家外交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罗林泉说道。

这次撤离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希友好互信的情谊,合力拯救出上万中国民工,更成为了中国外交史上海外撤侨行动一个典范,过程采用了海陆空方式,成为了《战狼2》、《万里归途》等多套爱国电影的蓝本。

曾派驻非洲多年的孙功谊大使,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方针。孙功谊形容,对非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盘,早在1950年代,万隆会议上,中国就跟多个非洲领导人提出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中国在60年代已跟20多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三次访问非洲,包括1963年至1964年间历时53天的“非洲十国行”,足证中国领导人对于与非洲建交的远见。

曾派驻非洲多年的孙功谊大使形容,对非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盘,强调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香港理工大学)

到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提出中非历来都是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关系定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2018年舆论渐渐形成,习近平更提出构建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当前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战略博弈和多边国际斗争当中,非洲是中国可以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举例而言,在国际组织这些多边的场合,中方经常作出提案和发表主张,支持我们最多的就是非洲国家。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亦已超出中非关系,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国际关系,这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功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