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APEC“习特会”的三种可能结果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白宫10月23日宣布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习近平30日将会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周边举行会面。即将出发到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峰会的特朗普继续唱好中美贸易谈判,预言“习特会”的结果将会让“大家都很开心”。

而上周已经聊过电话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周五(24日)开始将会在吉隆坡举行新一轮的贸易磋商,为“习特会”铺路。

在特朗普的正面预告之外,美国政府官员却公开承认美方正在考虑向中国实施大规模的出口管制。贝森特22日就公开提到软体和飞机引擎的出口管制,并称会同G7国家联合行动。路透社引述美方官员报道,指美国正考虑对任何包含美国软体或以美国软体制造的产品实施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呼应了中方本月宣布稀土出口“长臂管辖”之后特朗普威胁的“关键软体”出口管制言论。

路透社引述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所有可以想像到的东西也是用美国软体制造的。”

2025年9月1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就中美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United States Treasury/Handout via Reuters)

23日,美国媒体也广泛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会就2020年1月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展开新的《贸易法》第301条调查,针对中国对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状况。由于第一阶段协议包含中国在协议签署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的“近乎不可能任务”,而其后更很快遇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确实未有完全执行到协议内容,拜登(Joe Biden)时代的美国贸易代表已得出过同一结论。这意味着,新的“301调查”很可能会为特朗普多制造出一个增加中国关税的理由。

上述的美国软体“长臂管辖”出口管制,又或者是新增关税,确实是特朗普政府可以进一步动用来施压中国的措施。问题是,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依然与美国可以拿出来的任何反制工具有一个本质上的分别:美国的软体、芯片、引擎出口管制,以至关税,对中国固然不利,将会即时带来一些产业发展和供应链上的阻碍和不便,但中国的“稀土牌”却是能即时瘫痪美国的做法--本年4月中国稀土牌1.0“小试牛刀”很快就迫使部分美国汽车工厂停产,特朗普最终也只好跟中国互减关税、放宽出口管制来为贸易战降温。

10月公布的中国稀土牌2.0,管制范围更广,其“长臂管辖”甚至比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更为严格。后者假定所有外国输出到中国的产品都是合规的,企业不必预先申请美国的出口许可;但中国的稀土“长臂管辖”则要求外国厂商先申请出口许可才可以把包含中国稀土和相关技术的产品出口到第三方国家。

从其4月稀土牌的执行实况来看,部份要进口中国稀土或稀土磁铁的厂商被要求详细披露其产品下游买家的身份,甚至要他们上存厂房照片证明与军事用途无关。

2025年7月26日,代表钪 (Sc)、钇 (Y)、钕 (Nd)、镧 (La) 等稀土元素的立方体以金字塔形式堆叠在中国国旗前。(Getty)

如果中国真的如期在12月1日落实新的稀土“长臂管辖”,而且对美国企业严格执行,连“稀土牌1.0”也招架不住的特朗普如何能够顶得住“稀土牌2.0”?

正如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资深中国研究员Henrietta Levin所说的一般,中美都想寻求稳定,问题是稳定是按照谁的条件,“不幸地,牌都在北京手上”。

中国在这过去大半年的贸易战之中已经取得了所谓的“升级主导权”(escalation dominance),也就是说中国在这场贸易冲突之中拥有对对手不利的升级手段,而对手却没有在同一层次升级冲突来回击的方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完全没有升级冲突的手段,但如果美国选择升级,中美之间的冲突就已经不能停留在贸易战的层次,而是走向冷战一般的全面脱钩。

在中国取得了“升级主导权”的前提之下,韩国APEC“习特会”有三种的可能结果

2019年6月29日,日本大阪,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举行双边会晤。(Reuters)

第一种是特朗普的公开认输,也就是我们之前谈过的“逆向泽连斯基时刻”。

习近平与特朗普见面,当然是客客气气、好来好去的。但这次“习特会”的结果有可能是中国继续如期执行10月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是松是紧完全控制在中国手中,而且松紧随时可以调整,但特朗普政府却什么反制办法都拿不出来。

原本威胁会在11月1日落实的额外100%关税?特朗普因为担心美国通胀严重而不敢实施,只敢维持现有的中美关税。

软体出口的长臂管辖?由于执行困难、打击面过广,特朗普也不敢实施。

特朗普甚至可能要收回10月生效的中国船舶港口费,又或者9月底公布的实体清单“50%规则”(受制裁企业持股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落入制裁),来换取中国承诺放行对美国企业的稀土相关出口--有别于在法规上放宽10月的稀土出口管制,这种承诺上的让步意味着稀土牌依然是中国悬挂在美国产业头上的利剑,美国完全放弃了在中美贸易战之中的主动权。

中国10月宣布新的稀土出口管制之后,特朗普曾威胁要在11月1日向中国加征额外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体实施出口管制。(Truth Social)

第二种是中美互相缓和冲突,双方也需要放下一些既有的坚持。

中国可能要在法规上长期押后“稀土牌2.0”的落实日期,或者大幅放宽相关的管制规范。在特朗普特别关注、但对中美大局几乎无关痛痒的议题上,例如TikTok出售给美国企业、芬太尼原料出口管制、购买美国大豆等,中国都需要对特朗普作出一些让步,让他可以回国向国人宣布胜利。

美国则需要在半导体出口管制、中国船舶港口费、实体清单“50%规则”、20%“芬太尼”关税等议题上向中国作出让步,甚至要公开表明美国“反对”台独。

缓和冲突,由于是中国反制逼出来的,本质上其实是特朗普接受贸易战失败,不能持续施压中国下去,只不过中国也作出明确的让步之后,双方看起来是“双赢”,让特朗普有一个体面的下台阶。而这种消除贸易规限的做法对大家的经济活动都有利。

不过,要如何拣选出中美各自让步的项目,却是一大难题。例如,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理论上不是针对美国的报复,要中国放宽已经公布的法规,就是要中国承认这是针对美国的报复;然而,如果中国维持稀土管制不变,只在TikTok出售这类次要问题上让步,美国舆论可能会认为这是特朗普认输,最终也达不成互相缓和冲突的公关效果。

2025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双方签署关于稀土和关键矿产的协议。(Reuters)

第三种是全面升级、走向脱钩

如果特朗普不愿意公开认输,而中美之间也谈不出一个互相缓和冲突的体面方案,全面升级冲突就是唯一的出路。

美国软体“长臂管辖”的出口限制、额外100%的对华关税,将会把中美推向脱钩。但由于中国本来就在推动科技自主,中国可能会像面对半导体出口管制一样把“危”转为“机”,挨痛自强,因此美国软体的出口限制可能不足以迫使中国让步,从脱钩的边缘退回来。

而额外100%的对华关税,将会让美国通胀重临,实行成本很高。而中国过去几个月的出口数据(9月同比增8.3%、对美减27%)也证明中国已经迅速将出口市场转移到其他地区,除非美国能够说服其他国家一起用贸易壁垒来围堵中国,“脱钩级别”的对华关税也很可能不足以迫使中国让步。

美国唯一剩下来的,似乎就只有像制裁俄罗斯一样禁止中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使用美元交易的这一个“核选项”。这种选项看似疯狂,但特朗普的决策一直有尼克逊“狂人理论”(Madman Theory)的影子,就是装疯让对手相信自己难以置信的威胁有可能是认真的,从而取得优势。

如果这次“习特会”不能体面缓和冲突,特朗普又不能忍受自己的“逆向泽连斯基时刻”,全面升级冲突就算不即时变成事实,全面升级冲突的威吓和反威吓大概是难以避免的。

在上述三个可能结果之中,互相缓和冲突是最佳的出路。虽然在中国占据“升级主导权”的形势之下,逼特朗普公开认输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但大家都知道“赶狗入穷巷”的道理,要中美关系重新恢复可持续的稳定,中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