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泓亮张翘楚撑“产业导向、地价为次”北都发展模式
【施政报告2025/李家超/施政报告】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9月17日)早上11时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报告指出,政府将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分为“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及“规划及发展工作组”三大组别,分别由财务司正、副司长及政务司司长任组长,以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
泓亮咨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表示,十分支持政府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推出以产业导向,地价为次的北都发展模式、以简化发展审批流程为目标及以公私营合作为基础。他相信,这目标方向已走对路,奠定往后北都发展的重要框架。
张翘楚续指,是次委员会也是由财政司长任组长,希望日后能将税务优惠及减免和企业税务目标等政策,定向引入北都,有助引入及监察相关企业的发展及GDP与劳动力等贡献。
张翘楚又表示,将投资移民的物业价值门槛降至3,000万,能增加移民人士的选择,此外3000万物业也不是上车客物业目标,因此对市民入市影响轻微。同时,欢迎将非住物业的计算额度提升至1500万,有望刺激投资移民客户考虑商用及公用物业。
过去政府由为压抑楼市过热狂出包括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在内的辣招税,以至政府在2023年11月宣布减辣至今的政策措施的楼市表现。
2023年宣布楼市“减辣”
政府为针对近年楼市出现下行,在2023年10月施政报告宣布为楼市“减辣”作出三大调整,当中包括将额外印花税(SSD)的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换言之业主在持有物业两年后出售,无须再缴付楼价10%的额外印花税。
其次,买家印花税(BSD)和新住宅印花税(NRSD)的税率减半,两者均会由15%减至7.5%。以及 优化专才“先征后退”,改为为外来人才的置业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即暂免征收相关税项,若相关人士其后未能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缴付相关税项。而当时反映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在2023年11月份时报153.59点。
事隔4个月再全面撤辣 楼价仍插6%
事隔4个月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024年2月的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全面撤辣,表明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即为期14年、用作压抑楼市升势的辣招正式落幕。
不过,减辣似乎未有对提振楼市起即时作用,参考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在2024年3月初时的144.19点,反映在减辣至撤辣4个月内楼价仍下跌6%。
减辣至今近两年 楼价不升反跌、输逾一成
虽然政府为楼市全面撤辣,但楼价持续向下。政府为刺激楼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5年3月的在财政预算案为楼市“加甜”,进一步放宽楼价400万元或以下的住宅单位,印花税由原先的6万元,大幅降低99.8%减至100元并即时生效。
不过由2023年宣布减辣至今已过去近两年时间,但反映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仍然不升反跌,楼价在21个月内先后经历“减辣、撤辣、加甜”的救市政策下,表现仍然下跌超过10%。
最早2010年推SSD压抑楼市
至于回顾楼市辣招,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11月,当时政府推出额外印花税(SSD),限制市民在两年内转售单位,需要缴付楼高5至15%的SSD。两年后政府为楼市“加辣”于2012年10月更推出SSD加强版,转售时间限制调整为三年内,SSD税款涉及楼价10至20%,当时政府更推出买家印花税BSD,以限制非本地人士及以公司名义的买家,在港买楼时需缴付楼价15%的税款。
不过事隔一年,政府于2013年2月份更推出双倍印花税(DSD),调整200万元或以下物业,税款由100元增至楼价1.5%,其余物业税率也加倍,由最高税率4.25%增至8.5%。
惟楼价升势未止,政府于2016年11月份及2017年4月再次出手,分别向买入第二套或以上物业的买家,划一收税楼价15%,以及采“一约多伙”15%从价印花税,即买家以首次置业人士的名义,以一份合约购入多个单位,需缴付楼价15%的从价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