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何去何从? 两招激活市场 振兴经济增库房收入
日前接受新城广播电台节目“名人堂”梁镇堂先生访问,谈谈香港楼市前景。笔者除了每周于媒体定期发表文章外,已经近两年没有公开接受访问,源于过去几年楼市走势疲弱,楼价跌势明显,网上到处充斥唱淡言论,作为资深投资者,角色并不讨好,还是尽量避免抛头露面为佳。然而,近期新楼成交𣈱旺,二手楼笋盘被迅速消化,楼价有谷底反弹之势,尤以中小型住宅更为明显。可是市场仍然出现高唱楼价大跌7成言论,对于此等非理性“为想跌而唱跌”的搏流量见解,笔者认为应该出来纠正错误观点,还读者一个真实楼市状况,也冀望市场有更多理性的声音出现。
如何中肯评论楼市,起码要有基本的数据支持。根据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显示,楼价开始见底回升,CCL最新报141.92点,指数较2025年3月财案前的134.89点低位升5.21%,2025年至今楼价暂时累升3.11%。以现今楼市走势分析,预计至今年底楼价将会有4%以上的升幅。主持人问本人如何预测楼市走势,对经济前景有什么看法,以及是否合适的投资时机?其实,笔者并不担心住宅市场,楼价已在谷底开始回升,如果有自住需要的话,更加要尽快入市买楼;笔者较为担心的是商业地产方面,由于商业物业整体借贷负担过重,引致某些中小地产商及投资者出现财困情况。商业地产今后将何去何从?
坊间有太多不利传闻,不断夸大财团如何被银行Call Loan,不良资产将被没收及拍卖等等。本人认为楼市并非那么不堪,只是市场过于悲观,不断唱淡引致“愈踩愈深”。环顾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新加坡,或澳大利亚、东京、杜拜等城市,过去几年住宅楼价几乎都上升了几成,商业市场也是相对平稳,并没有像香港这样大跌5至7成,香港作为IPO集资称冠的国际都市,是全球最安全的资金避风港,商业楼价如此暴跌实属不正常。笔者觉得现今正是趁低吸纳的时机,在银行不肯贷款的情况下,商业物业依然录得不少成交,证明市道开始复苏。不过,从香港整体经济大局出发,必须进一步激活大码物业的交投,支援商业地产让其回归正常,等于支持香港经济。因此,港府政策仍然有改善空间,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落实承造商业按揭 印花税可“因减得加”
一,建议金管局重新宣布银行按揭贷款指引,就是银行可以承造商业楼宇按揭为楼价的7成。为什么现今银行只录到极少商业按揭个案?笔者认为金管局有必要指示银行定期呈报按揭宗数,避免某些职员特意不去办理按揭事宜,影响楼市正常交易。须知道批核一个商业物业成交,等于将一个物业转换给更有实力的新业主,新承造的按揭理论上比旧的健康好多,不良资产转变成优质资产,对香港绝对是好事,也有助刺激经济,带动各行各业向好。
二,减少2,000万元以上物业印花税,由征收楼价的4.25%减为3.75%。笔者多次形容这是一个“因减得加”的方案,表面上看每一个物业的成交,是减少了0.5%的印花税收入,但是此举可让市场重拾信心,能增加物业的交投量50%至100%,从而让政府税收因为宽减而变得增加。另一方面,也让商业地产有更多买家支持,商业楼价得以止跌回稳,既可帮助财困的业主减轻债务,又可让库房收入增加,是一举两得的双赢局面,当局务必认真考虑。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荣誉会长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