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或以下二手私楼交投量跑赢大市 港岛细价楼比例升至37%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杨明仪指出,2025年首10个月价值400万元或以下的二手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登记量录11,938宗,刚超越2024年全年的11,126宗,高出7.3%。而同期整体二手私人住宅录32,322宗,只达去年全年33,792宗的95.6%。
受惠今年政府放宽百元印花税门槛,细价楼的升幅明显跑赢大市,其中港岛区400万元或以下宗数较去年全年高近二成。细价楼成交占比亦由2024年的33%,上升4个百分点至今年的37%。以18个区议会分区计,屯门、北区及大埔的细价楼成交占比增幅较多,同比升近10个百分点或以上。
今年首10个月港岛区400万元或以下二手私人住宅成交录2,244宗,较去年全年1,905宗高出17.8%,宗数升幅是港九新界三个主要区域中最大,宗数占同区整体买卖比例为32%,同比升5个百分点。
港岛4个分区的细价楼成交,无论宗数及占比全部均有升幅。南区宗数升29.7%最明显,但细价楼宗数最多则是东区,录992宗。中西区细价楼成交占比升6个百分点,升幅为港岛中最大,而细价楼占比最高为东区,录36%。港岛细价楼买卖较多的屋苑中,有13个屋苑宗数较去年上升,升幅达1倍以上的有东区益发大厦升2倍,东区柏汇升1.50倍,中西区创业中心升1.40倍。
首10个月新界区400万元或以下二手私人住宅成交录5,540宗,较去年全年5,009宗高出10.6%,宗数占同区整体买卖比例为36%,同比升6个百分点,比例升幅是三个主要区域中最多。除离岛外,新界其余8区的细价楼成交宗数已突破去年全年,分别升3.6%至24.3%不等。
细价楼宗数最多是元朗,录1,208宗。而新界全部地区的细价楼成交占比均有升幅,屯门及北区各升11个百分点居首,大埔升8个百分点居次。细价楼占比最高为屯门,录58%,即区内买卖近六成属低价成交。新界细价楼买卖较多的屋苑中,有14个屋苑宗数较去年上升,3个升幅更逾1倍,包括元朗尚悦升1.31倍,大埔昌运中心升1.29倍,屯门缇岸升1.13倍。
九龙区400万元或以下二手私人住宅成交录4,154宗,尚未超越2024年,只达去年全年4,212宗的98.6%,宗数占同区整体买卖比例为42%,同比微升1个百分点。虽然九龙细价楼占比超过四成,继续高于新界及港岛,但比例升幅是三个主要区域中最小。九龙首10个月只有油尖旺、深水埗及黄大仙的细价楼成交宗数突破去年全年,升幅介乎0.1%至6.4%。细价楼宗数最多是油尖旺,录1,454宗。九龙细价楼成交占比最高及升幅最大均为油尖旺,录53%及升6个百分点。
九龙城是唯一一个细价楼占比录得跌幅的地区,同比跌4个百分点。九龙细价楼买卖较多的屋苑中,有9个屋苑宗数较去年上升,升幅较显著的有黄大仙豪苑升2倍,观塘海傲湾升1.80倍,观塘万福大厦升1.67倍,九龙城黄埔新邨升1.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