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仲裁周|大律师公会研讨会 毛乐礼:新内地仲裁法突显港优势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2025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举行,香港大律师公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今日(15日)在当地合办专题研讨会,探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及管理复杂的跨司法管辖区法律问题,是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星期五通过的新《中国仲裁法》后的首个内地与香港合办的仲裁盛事。

大律师公会主席毛乐礼表示,修订后的内地仲裁法,支持更多仲裁机构“走出去、引进来”,相信会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替代争议解决中心的地位,令香港优势更明显。

2025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举行,香港大律师公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今日(15日)在当地合办专题研讨会。(大律师公会)

毛乐礼在研讨会开幕时透过视像致辞,阐述香港在商业仲裁的新近案例发展。他列举近年数宗香港法院拒绝介入和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会尊重仲裁裁决作为最终判决。即使在部分案件中,法院需要介入,也倾向于将案件发回仲裁员重新考虑,而非直接撤销裁决,体现了香港司法对仲裁的尊重,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明确性和可预测性。他表示,香港法院对仲裁程序的支持,是香港成为全球其中一个受欢迎仲裁地的重要因素。

毛乐礼续称如果仲裁案件在香港处理,或者预计裁决将在香港执行,由在香港接受过法律培训的仲裁员将有助减少裁决被撤销的风险。香港律师和大律师普遍精通普通法和大陆法,有助确保裁决在不同司法体系下的兼容性。

他在会后补充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将在明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进一步衔接国际通行的仲裁法律法规,并明确支持中国仲裁机构“走出去”;允许境外仲裁机构“走进来”,相信更突显香港作为全球首选仲裁地的优势。

2025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举行,香港大律师公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今日(15日)在当地合办专题研讨会。图为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常委会联席主席许伟强。(大律师公会)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大律师公会内地事务常委会联席主席许伟强向与会者分享案例,阐述香港和英国法院如何处理两个互相冲突的政策考虑,即一方面确认合约之中的争议解决条文,而另一方面依据破产法例而作出裁决。他又分享其他地区的法规发展,提醒企业需要留意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差异。

2025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举行,香港大律师公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今日(15日)在当地合办专题研讨会。图为大律师公会执委会委员兼仲裁专业委员会主席甘婉玲(大律师公会)

在另一场专题讨论中,公会执委会委员兼仲裁专业委员会主席甘婉玲,与香港大律师公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主席蓝德业,分享探讨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时,可以如何管理法律争议风险。甘婉玲表示:“如合约有条款订明处理纠纷的方式和司法管辖权,有助减少企业不明朗因素,因此合约草拟必须慎密。发生纠纷时,相关条文或许有助保障企业自身权益。”

2025中国仲裁周在北京举行,香港大律师公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今日(15日)在当地合办专题研讨会。图为香港大律师公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主席蓝德业(大律师公会)

蓝德业则表示,不同司法管辖区各异的法律可能互有冲突,对国际仲裁构成影响,包括仲裁规则的适用、仲裁员的选择,以至裁决的执行。他认为,企业应该探讨降低潜在风险的方法,例如在合约草拟时订明相关风险一旦浮现时,应如何处理。

是次研讨会为公会第二次与贸仲委在中国仲裁周期间合作,联合举办研讨会。研讨会有逾50名商界及法律界代表出席,当中包括阿里巴巴及中国移动国际的法律部门高层,反映香港作为国际顶尖法律及仲裁服务枢纽的独特优势,及香港的大律师专业,十分重视对如何透过仲裁,协助内地企业应对国际商事法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