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牛肉你懂分辨吗?教你认清天然肉/重组肉/注脂肉 纹理是关键
真假牛肉|你以为吃下肚的是顶级牛扒,油脂丰富、入口即溶?其实可能只是“重组”或“注脂”肉品!面对餐桌上这些“以假乱真”的美食,你们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真假牛肉吗?近日,台湾《东森新闻》YouTube频道上就分享了辨别原肉、重组肉、注脂肉的方法。以下A、B、C三块牛肉,你猜那块是原型肉?
真假牛肉|哪块是原型肉?大部分人都猜错
“东森新闻CH51”节目中,主持和嘉宾们玩个小游戏,猜猜哪块是原型肉,即无经过人工改造或加工的肉。
男主持廖庆学因肉的颜色漂亮猜测是B,嘉宾知名肾脏科江守山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吕珮薰也一致猜测是B。林中英教授则有不同的看法,选择了A。台湾国宴主厨温国智师傅则凭借丰富的经验,坚定地选择了C。(按下图看大家的答案)
真假牛肉|只有主厨答对!重组肉“比较规律 有棱有角”
5人之中,3位答B,1位选A,1位拣C。就只有主厨的答案C才正确。主厨解释,B这块肉中间有“非常大块的油块”,这正是注脂肉的典型特征。相较之下,A看似是由碎肉和黏著剂重新塑形而成的重组肉,外观会呈现出“比较规律、有棱有角”的状态。
真假牛肉|重组肉、注脂肉是什么?
重组肉:是胶水黏的?
重组肉又称组合肉、拼装肉、组装肉,是以禽畜肉或水产品为原料,透过切条、切片、辗碎、添加黏合剂、组合、压型、塑型等一种或多种加工工序制成的加工肉品,其外观易使消费者误判为天然的单一肉块,常见如汉堡排、肉丸、香肠等。
霜降和牛都可做假?营养师教分天然肉/组合肉/注脂肉 1招即辨真假
注脂肉:油花均匀但不自然
注脂肉,又称灌脂肉,是指业者将油脂(如牛油、奶油、植物油)或以油脂混加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人工注入瘦肉中制造出的产品。这种加工方式旨在模拟天然雪花、霜降或大理石纹路等高级肉品的油花分布,以提升口感和卖相。其外观油花均匀但不自然,常见如市售的雪花牛、霜降牛肉或雪花猪,可能含有乳化剂、脂肪组织等添加物。
相关文章:入厨贴士|鸡肉牛肉猪肉如何挑选保存?营养师教你肉类处理全攻略👇👇👇
真假牛肉|原型肉、重组肉、注脂肉怎么分辨?
原肉
1. 外观纹理:完整连贯、油脂分布呈不规则的天然纹路(如雪花纹),而非均匀的“蜘蛛网”状。
2. 形状:不规则,符合动物部位的自然结构。
3. 触感:肉质紧实有弹性,按压后能快速回弹。
4. 切面:无分层、无颗粒感。
5. 烹饪时:不易散碎,烹煮后会自然收缩。
6. 气味: 带有天然肉类的鲜味。
重组肉
1. 外观纹理:纹理断裂不连贯,有拼接缝隙,通常外型大小一致。
2. 触感:质地松散,弹性差,可能带有黏结感。
3. 成分标示:预先包装产品配料表上,常含大豆蛋白等黏合剂。
4. 烹饪时:容易散裂变形,尤其在煎烤过程中,汤汁还可能出现乳白色浮沫。
注脂肉
1. 外观纹理:呈均匀“蜘蛛网”状,分布刻意不自然,切开后油脂层或油点分布规整。
2. 触感:用汤匙轻刮油花处可刮下明显油脂;肉质可能稍显松软。
3. 烹饪时:高温煎煮时表层会浮出大量油脂,肉汁感差,油脂易溢出。
相关文章:食物冷知识|牛肉切开现彩虹光含重金属?专家解2部位常见非污染
真假牛肉|重组肉、注脂肉有害吗?
重组肉并非“万恶食品”。只要来源合格、制程安全、彻底煮熟,并控制“食用量”,磷摄取量通常不会超标,无需过度担心。但有种人士需要注意。
1. 肾功能不佳者:应避免食用,因重组肉含高磷酸盐,肾功能受损者无法有效代谢,易导致血磷升高。
2. 三高族群:注脂肉因其人工注入的脂肪,相较于原型肉会额外增加热量摄取,无形中吃进更多热量。过量食用恐导致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过高,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
3. 孩童:对于消化与解毒能力尚未健全的孩童,长期摄取更易导致肥胖,因此建议应为孩子选择更简单、天然的食材。
真假牛肉|注脂肉、重组肉安全食用贴士
1. 彻底煮熟:无论重组肉或注脂肉,务必完全煮熟至中心无粉红色,确保安全。
2. 注意购买来源: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肉品成分与加工方式。
3. 妥善保存:将肉品存放在适当温度的冰箱或冰柜中,维持新鲜度。
4. 适量摄取:考量加工肉品中的添加物和额外脂肪,建议勿过量食用,保持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