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竟无SIM卡槽?eSIM大势所趋 实体卡时代面临终结
随着库克(Tim Cook)喊出那句大家熟悉的Good morning!苹果如期发布了新的旗舰手机iPhone 17系列。这几年苹果创新乏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今年的新iPhone还着实带来了不少新东西,其中有不少东西确实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
首先就是这次标准版的iPhone 17终于上了Pro Motion高刷,这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绝对是重大利好,对于苹果而言,这也绝对是违背祖宗的决定。记忆体也变成了256GB起步,快充的功率也来到了40W。
当然,iPhone Air才是这场发布会最大的亮点,说实话,iPhone Air是苹果近年来为数不多让我小激动了一下的产品,在iPhone Air身上,苹果似乎展现出了当年锐意创新的精神。
除了极致的轻薄,还非常激进的在国行版的iPhone Air上彻底取消了SIM卡槽,采用了eSIM卡。这对于eSIM卡在国内的普及有着重要意义。
我做一个大胆的预测:随着iPhone Air全面采用eSIM卡,传统的SIM卡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手机电池越来越大,影像传感器所占据的体积也是日益增加,手机的内部空间本就不富裕,为此这些年厂商们为了优化内部空间已经相继砍掉了存储卡插槽和3.5mm耳机插孔,现在终于轮到SIM卡槽了。
SIM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全称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最早于1991年推出,是一个保存了我们手机号码讯息的芯片。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这么一张卡。SIM卡根据尺寸不同又分为Full-Size SIM、Mini SIM、Micro SIM、Nano SIM。
其实纵观SIM卡发展的历程就不难发现,随着手机的小型化,SIM卡的尺寸在逐步的被压缩,从一开始的Mini SIM到现在主流的Nano SIM卡,微型化的趋势相当明显。
但厂商们显然不会满足于Nano SIM卡,毕竟手机内部的空间可谓是寸土寸金,在这种情况下,eSIM卡应运而生。
eSIM卡,全称为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它Nano SIM更小。也不再是物理卡片形式了,而是直接变成了一颗SON-8封装格式的小芯片,嵌入到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如此一来,手机不再需要物理的SIM卡槽,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电池,提升手机续航。
今年的iPhone17 Pro系列美版由于采用了eSIM方案,电池容量容量比采用实体SIM卡的国行版本电池更大。
更为关键的是,对用户而言,eSIM让换运营商像换App一样简单,不用跑营业厅、补卡交费、听客服挽留,一键即可转网。
这么看来eSIM卡是好东西啊,为什么普及率却不高呢?
这件事说来话长,首先苹果对于推广eSIM这件事其实是很上心的,而且eSIM的概念和技术最早就是由苹果公司在2011年提出的,最早被应用在了iPad Air2中,只不过当时它被叫做Apple SIM。只不过后来因为与运营商没谈妥不了了之了。
苹果真正开始引入eSIM是在iPhone Xs上。当年,美版的iPhone Xs采用了一张实体SIM卡和内置一张eSIM卡的方案。两年之后,美版的iPhone 14则彻底取消了实体SIM卡槽,转投eSIM。至于我们,则一直坚持使用实体的双Nano SIM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eSIM的探索就比美国落后。
只不过我们选择探索eSIM的切入点并非手机,而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2018年,中国联通率先在天津、广州、深圳等6座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中国移动随后也在7个城市启动了类似业务。由此可见我们推进eSIM的速度并不算慢。
但国内eSIM业务在2023年遭遇了波折。三大运营商以“系统维护升级”为由,暂停了eSIM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的办理。eSIM的推进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系统升级当然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和电信诈骗有关,由于eSIM一号双终端的特性,加上早期的eSIM缺乏合理的检验机制,导致不法分子能轻松的获取和复制eSIM卡,从而利用这些非法获取的eSIM的搞电信诈骗。
当然,监管部门也没闲着,很快就升级了三重检验机制:通过双向机卡锁定、禁用跨境写卡、地理位置校验等严格管控措施来保障eSIM卡的安全。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eSIM业务也正在全面重启,今年初,三大运营商计划全面重启eSIM业务。中国联通已在25个省市恢复eSIM业务,并支持智能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现在苹果iPhone Air的发布又极大地推动了手机eSIM的商用进程,国行版也仅支持eSIM。
延伸阅读:iPhone 17系列终极爆料整理:A19芯片+8K拍摄+全系高刷值得等吗?(点击连接看全文)
话说回来,虽然eSIM在国内起步不算晚,如今有不少智能手表都支持eSIM,但eSIM在手机上的应用却几乎是空白,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eSIM虽然有体积小、方便携号转网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它也挑战了用户多年的使用习惯。
比如当我们更换手机时,以往只需要把SIM卡从旧手机拔出来插入新手机即可,但如果是eSIM的手机,就没那么简单了,用户可能需要带着新手机去营业厅办理新的eSIM才行,这对于许多中老年用户来说显然不现实。
另一方面,运营商那边也没有很大的动力去推广eSIM,因为用户使用eSIM后,用户理论上可以随时携号转网,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也就下降了。
而且从实体SIM卡切换到eSIM意味着运营商与SIM卡相关的所有设备都要更新,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从运营商的角度,大力推广eSIM属实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我觉得iPhone Air的发布也许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苹果有着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备的强大号召力。
更有着逼行业升级的能力,从最初取消耳机孔、推动无线充电到如今的eSIM方案,它敢于做减法,重新定义用户习惯。
国内的手机厂商虽然在产品上不输iPhone,但目前能倒逼三大运营商调整传统业务模式的,只有苹果。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我认为iPhone Air才是苹果今年发布的最具创新力的产品。
当然,目前手机端的eSIM要想大规模普及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iPhone Air目前只有国行版本能正常激活国内三大运营商的eSIM卡,任何其他地区版本的iPhone Air都无法激活国内的eSIM卡。
另外,iPhone Air目前已经延期发售,根据苹果官方说法:正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力争尽早推出。
我猜想这次延期大概率与eSIM有关,因为最初的说法是仅中国联通支持iPhone Air的eSIM,这次延期极有可能是为了等待移动和电信的eSIM落地。
其实,我觉得未来手机采用eSIM方案是大势所趋,iPhone Air可能引发鲢鱼效应,加速eSIM在手机端的普及,也许明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18全系列手机都将采用内置eSIM和单SIM卡槽的设计。
再过几年等eSIM在国内全面普及,届时,SIM卡槽将从手机上彻底消失。
不过eSIM卡或许也不是SIM卡的最终形态,根据我了解到的最新消息,高通已经联合ARM完成了iSIM卡的部署和认证。
iSIM比eSIM更加激进,它被直接被集成在了手机SoC芯片内部,因此iSIM卡完全不需要占据手机内部的空间,可能这才是SIM卡的终极形态。
最后我想问下大家,有多少人准备冲iPhone Air的?你们能接受eSIM卡吗?
延伸阅读:iPhone Air并非取代Plus!5.6mm钛金属轻薄机身 终结小屏伪需求(点击连接看全文)
【本文获“科技狐”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kejihu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