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车队|司机因收入少私下“组队”接客 张欣宇:已陷恶性循环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的士车队运作至今已一个月,不过无法召车的情况仍然继续。有车队旗下司机更疑绕过车队私下“组队”接客,透露若只接平台订单,连每天的车租都难以负担。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情况已进入恶性循环,平台因运力不足影响司机收入,难以吸引传统的士司机加入,又认为日后规管网约车法例落实后,的士车队作为网约平台的服务供应者,才有生机。
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认为,有关情况其实反映的士车队当初的构想未能实现,现时仍处于“唔available的状态”,又透露自己近期亦有测试召唤各的士车队之的士,但基本上都“派唔到单”,认为的士车队至今仍未能提供合理期望的服务。他提到早在立法时,已就的士车队方案提出质疑,认为方案只能提升司机的质素,却未能满足市民就点对点的网约需求。
他又分析,现时问题主因在于的士车队司机少,导致运力不足,无法提供即时的网约服务,亦引致市民弃用平台,车队司机收入不足,无法吸引传统的士司机加入,形容现时问题已陷入恶性循环。
被问到的士车队的“生路”,他认为当局落实网约车规管后,对整合整体网约车辆的服务会有帮助,若未来网约平台可以召到车队的士,会为的士车队带来生机,“你始终都要有一个平台食得晒需求,市民先会用𠮶个平台,的士车队先会吸引到需求。”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形容,政府早年对规管网约车态度消极,将的士车队作为折衷方案,但当时社会已有疑问,怀疑可否做到提升的士质素的同时,又令司机“赚多啲”,车主又有回报。
田北辰又认为,的士车队到现时仍人手不足,试运以来亦有不少问题,加上车队订价高难吸客,令司机惟有出“盘外招”找生意,若赶绝他们则更少人愿意加入。他认为若自组车队不犯法,应留待的士车队与司机“商业解决”。他又指,政府“不如实际啲,留啲精力搞好网约车法例,呢个先系真正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