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凤德邨录首本地个案 卫生署:不代表其他地区零风险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本港周日(26日)录得首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82岁患者居于凤德邨雪凤楼,患者住所200米半径范围内约20幢大楼涉及8,000户居民有感染风险。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今 (27日)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中表示,至昨日(26日)晚上6时,已为450位居民做评估,暂未有发现怀疑个案。徐乐坚提醒,今次个案出现在黄大仙,相对而言较为高危,但不代表其他地区“零风险”,政府会召开跨部门会议,商讨其他地区的大型灭蚊控蚊工作。
卫生署10月26日公布首宗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于钻石山凤德邨。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中)表示,确诊的82岁婆婆主要在其居住屋苑范围内活动,故相信其感染源头在屋苑内。(梁鹏威摄)
首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82岁患者居于凤德邨雪凤楼,当局表示,患者住所200米半径范围内约有20幢大楼,涉及8,000户居民有感染风险,包括凤德邨全屋苑的7幢大楼。
已评估凤德邨450名居民 暂未有发现怀疑个案
徐乐坚表示,直至昨日(26日)晚上6时,已为450名居民做评估,暂未有发现怀疑个案。他不认同该区已出现传播链,重申该区的蚊媒指数不太高,认为从数字来看,蚊的严重情况可控,会加强防蚊控蚊工作,将成蚊数目降到最低。他又提到,蚊只在叮咬带有病痛患者后最快2至4日便可受感染,及后可透过叮咬其他人传播病毒。
徐乐坚说,当局昨日到受影响范围进行家访,有市民告知曾在公园被蚊叮咬,另发现部份公众地方有轻微积水的情况。他并指,该区较其他区域高危,会在这个星期进行一系列灭蚊工作,将成蚊数量降低,再观察情况约两星期,以确认该区没有风险。他续指,政府今日会举行跨部门会议,讨论未来于其他区的大型灭蚊、控蚊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