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子残障案研讯终止|父母批不公平促医委会致歉 研提司法覆核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内地夫妇黎志坚和彭红英2009年来港产子,儿子出生后因脑膜炎致脑瘫及四肢残障,夫妇质疑负责医生未有及时跟进及处理,遂向医委会投诉。案件一拖再拖后,医委会在昨日(28日)研讯上指秘书处无法解释为何拖延处理15年,以对被告造成不公和欺压为由,终止研讯。

黎志坚今(29日)表示他们一家是事件的受害者,质问医委会继续研讯对被告医生不公平,终止研讯对他们一家又是否公平。他表示或会透过司法覆核,以及写信予特首追讨,并要求医委会要向他们解释及致歉。协助他们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形容公义未能彰显,斥医委会在公众利益与医生利益之间,倾向保护医生,希望研讯小组拿出勇气,于14天内覆核决定。

内地夫妇黎志坚和彭红英(右二及右一)16年前来港产子疑遇医疗事故,向医委会投诉涉事医生15年无果。(郑子峰摄)
内地夫妇黎志坚和彭红英(右二及右一)16年前来港产子疑遇医疗事故,向医委会投诉涉事医生15年无果。(郑子峰摄)
内地夫妇黎志坚和彭红英(右二及右一)16年前来港产子疑遇医疗事故,向医委会投诉涉事医生15年无果。(郑子峰摄)

医委会昨宣布终止研讯 以免对被告不公

内地夫妇黎志坚和彭红英16年前来港产子,在浸会医院诞下儿子黎远建3日后,儿子手脚抽搐,最终因脑膜炎致脑瘫及四肢残障。夫妇质疑负责医生未有及时跟进导致事故,翌年逐向医委会投诉。事隔多年后,医委会昨日(28日)第二次研讯,医委会主席表示秘书处未能解释为何拖延案件15年,决定终止研讯,以免对被告造成不公和欺压,滥用研讯,同时禁止秘书处继续调查案件。

父亲:继续研讯不公,裁决对我哋就公平?

昨日到庭旁听的黎志坚对裁决感到失望、惊讶和愤怒,指秘书处从没有解释为何会拖延,形容他们一家是事件的受害者。

(继续研讯)对医生不公,咁(裁决)对我哋就公平咩?
黎志坚

他认为医委会要给予解释及致歉,指香港是法治社会,惟“(裁决)咁明显偏向医生,当我地啲投诉人唔存在咁”。他续指,或会申请司法覆核或写信予特首追讨。

黎志坚说,对裁决感到失望、惊讶和愤怒。(郑子峰摄)

彭鸿昌:公义未能彰显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形容事件出人意料,拖延15年之久,医委会却认为会对被投诉医生不公,搁置研讯。他认为此决定对医生、病人和市民都是难以接受。他续指,医委会的宗旨除要守护医生专业,亦要行公义、护社群,但斥昨日的裁决仅守住医生专业,却忽略了后两者。

今次系整个公义都未能够彰显,就系因为秘书处系当中无理地去拖延处理投诉,令到黎生黎太嘅投诉最终未能够处理,而个医生亦都唔能够透过公平嘅研讯,去证明自己嘅清白。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郑子峰摄)

彭:秘书处行政失职 医委会亦有责任

彭鸿昌认为并非只有秘书处行政失职,指医委会有责任监督,因此亦有失职。他说这宗案件是有纪录以来的第二宗永久搁置的研讯,两宗处理时间同样横跨超过10年以上。他斥医委会利用拖延太长对被告不公的法律概念,在公众利益与医生利益之间,倾向保护医生。

根据《医生注册条例》,研讯小组可以在裁决后14天内自行覆核研讯结果。彭鸿昌期望,研讯小组能够拿出勇气,覆核自己的决定。

黎志坚说,对裁决感到失望、惊讶和愤怒。(郑子峰摄)

另有两宗案件投诉至今逾6年未有聆讯日期

彭鸿昌正跟进两宗类似个案,其中一宗涉及医生2016年上门为病人诊症及处方药物茶苯海明,病人服用后短时间没有呼吸,送院死亡。病人儿女2016年向医委会投诉,医委会2019年接纳涉事医生解释,终结纪律行动。死因裁判庭同年裁定死因与药物茶苯海明的副作用有关,更批评涉事医生“非诚实可靠的证人”。病人子女2021年再向医委会投诉,同年获回应指“稍后作出回复”。去年去信查询进度,再次获得相同回应。换言之,由2019年首次投诉至今长达6年,案件仍然没有下文,聆讯无期。(另见稿)

另一宗个案涉及一名26岁女警,2016年经催生诞下女婴后,子宫大量出血,接受切除手术后死亡。死因庭2022年裁定死者死于不幸,批评医护未有察觉及纠正下切除死者子宫,导致腹腔大量出血死亡。医委会接获死者胞姊投诉至今8年仍未定出研讯日期,更因转换专家证人,案件发还初步侦讯委员会再审议,相等于再一次从头走程序。(另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