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子残障案|医委会秘书处拖延原因成谜 狄志远促政府调查交代
一对内地夫妇15年前来港产子,儿子出生后脑瘫及四肢残障,夫妇翌年向医委会投诉涉事医生,聆讯原定2016年开始,最终押后至前日举行,不过,医委会研讯小组基于秘书处未能解释案件拖延理由,决定终止研讯。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表示,医委会秘书处拖延处理约9年的情况属罕见,形容是“匪夷所思”,秘书处隶属卫生署,促政府成立调查小组,厘清事件原因,否则会影响公众对本港医疗系统的信心。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案件拖延原因成谜,卫生署应公开交代事件,医委会亦应就事件致歉。《香港01》向卫生署查询,会否成立独立调查小组、涉事处理的秘书处人员名单、会否就事件致歉,正候回复。
深圳夫妇指控涉事医生薛守智,在儿子癫痫发作后,未有即时到医院检查为由,向医委会提出投诉。案件原定2016年研讯,后因被告律师提出押后而延期。
事件相隔16年后,医委会周二就案件展开研讯,不过,基于医委会秘书处未能解释为何拖延约九年,令针对被告的研讯“具压迫性和滥用性”,造成不公,最终决定终止研讯。(见另稿)
秘书处拖延九年原因成迷 促医委会道歉 卫生署交代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案件被拖延9年的原因仍是一个迷,强调医委会及秘书处均有失职,秘书处未能解释案件拖延原因,固然有疏忽,但负责督导的医委会亦责无旁贷。他认为,医委会应向家属道歉;与秘书处所属的卫生署都需向公众交代事件。
彭鸿昌强调医委会的判决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家属不公,及公众利益。他指,部份投诉个案已被拖延四至五年,担心日后此案会成为案例,令被拖延的个案亦会因同样理由被终止研讯。
新思维主席狄志远表示,医委会秘书处拖延处理案件9年,情况匪异所思,有需要厘清事件成因,促卫生署等政部门成立调查小组,向家属及公众交代。
会否成立独立小组? 卫生署暂未回应
《香港01》向卫生署查询,会否成立独立调查小组、涉事处理的秘书处人员名单、会否就事件致歉等,正候回复。
倡订卫生署、医委会KPI 确保投诉合理时间完成
狄志远指出,以往不时收到多宗怀疑涉及医疗事故的投诉,协助向医委会投诉处理过程漫长,亟需改善。根据立法会文件,医委会由接获申诉至完成处理,平均需时27个月,即逾两年。狄志远指,投诉需时两至三年才获处理,情况不能接受,处理过程漫长,对家属及涉事医生均感到辛苦,因事件仍未解决。
他表示,许多小市民在面对医疗事故时,往往感到无助,因为医委会的调查过程繁琐且冗长,不仅影响医管局和医委会的运作,还动摇了公众对医疗系统的信心。
狄志远建议卫生署、医委会订立关键绩效指标(KPI),确保能够在合理时间完成投诉,亦可订明更清晰的指引,让家属和医生都能明白和掌握程序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