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拟设专属公司与市场共同开发  料每年GDP贡献2500亿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20日)发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为占地21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订下发展方向,当中,拟成立专属公司的模式与市场共同参与开发。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根据顾问的估算,待新田科技城完全运作后,将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贡献约2,500亿港元,创造超过3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

图为新田科技城构想图。(发展局图片)

设三大定位 包括发展本地创科产业

孙东指,新田科技城拥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其地理位置邻近河套香港园区,能够接驳福田与皇岗的创科生态圈;其次,210公顷的土地可容纳多种产业需求;第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其吸引力。

他表示,新田科技城的发展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供应链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协助经济增长及创造就业机会。为此,综合业界意见,设定三大发展定位,包括提供原型及小规模量产空间、发展本地创科产业,以及汇聚全球创科资源。

图示新田科技城构想图。

土地释放至平整需时10年

《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的关键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微电子及绿色科技等。新创科用地将分为河套枢纽、洲头枢纽及麒麟枢纽,并会划分相关的产业发展带。科技城南边亦会预留一定土地作“战略留白区”。

孙东指,整个新田科技城由土地释放至平整需时10年;六大产业发展会按龙头企业落户香港情况作调整,创造的工作岗位以创科人员等为主。

(《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截图)

考虑成立专属公司与市场共同参与开发

而开发模式方面,创科局提到,新田科技城的开发工作可考虑以成立专属公司的模式与市场共同参与开发,利用市场化资源提升开发速度、优化开发成本。

秘书长蔡杰铭表示,设立专属公司一定有好处,有助引入资金,技术等。不过目前正在构思及策划阶段。

他又指日后希望有承办商投资,并说在架构上会有灵活性,如可由附属公司处理部分土地发展,政府有主导性作规划。他续说,稍后会再交代公司成立,土地释放等细节。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孙东:香港制造有吸引力 科技城为内地企业“出海”之选

孙东补充指,有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其后决定设立专属公司,亦符合有为政府的原则,而且专属公司会由政府作主导。

孙东表示,科技城为香港创科贡献力量,面对竞争,香港有独特优势,发挥内联外通功能,是内地企业“出海”首选之地,而且“香港制造”仍有吸引力。

至于定位会否与其他创科园区,如数码港等重叠,孙东指,数码港主要发展人工智能等,河套及新田则会发展科技,而新田作为河套的天然延伸,可将其成果发展成产业。总体而言,可达到“南金融,北创科”。

拟建的新田科技城,约247公顷座落于湿地保育区及缓冲区。(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提供)

30%产业链在新田科技城可称为“香港制造”

被问到全球都在争夺创科龙头公司,孙东指河套区现已收到27份计划书,当中三分之一是用家,三分之一是发展商,作为参考可见香港有独特优势,但先要解决土地资源,而新田科技城便为此提供了空间。至于环保方面,副秘书长郑嘉慧指,在规划时已有加入环保要求,如高度等,会以低密度发展,并会有法例监管,相信可以平衡环境保育及发展。

蔡杰铭又说,目前有8成内地及香港企业,两成为外国企业,外国企业希望透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国内企业亦想借香港走出海外,重申香港有其优势,亦对香港有信心。

被问到如何应对内地同质化竞争,孙东认为新田科技城发展产业才可吸引人才,但不需要将产业炼百分百放在新田科技城,只要30%产业炼在新田科技城便可称为“香港制造”,其他部分可放在大湾区,与国家融合发展;相信部门同事会妥善处理收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