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机堕海|专家料固定残骸须至少两天 再待潮汐等条件合适始吊起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香港国际机场周一(20日)发生严重航空事故,一架由杜拜抵港的货机,降落北跑道后突然左转冲出跑道,并冲破围栏。机场保安公司的一辆巡逻车被撞,货机及巡逻车一同堕海,车上两名机场保安人员丧生。事故至今已4天,机场管理局今日(24日)开始打捞货机残骸。

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任主席司徒家成今早在电台节目指,打捞残骸时需要留意天气及潮水情况,估计需要至少两天时间固定货机,并待客观条件适合时要将残骸吊起。

《香港01》乘船出海近距离观察肇事货机的损毁情况及现场最新进展,可见货机机头搁在防波堤,机头底穿窿;机尾朝海,机翼折断,机身中间断开,左边的逃生充气滑梯弹出,而右边机门同样已打开,但滑梯没完全弹出。(黄学润摄/资料图片)

司徒家成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中称,打捞前首先要了解货机残骸的状况,因为货机水面上的状态是断开两段,但水底下的情形属未知,货机有可能仍部份串连。他指出在进行打捞之前,必须确定航机上的燃油是否已经用尽,因为在打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油的情况,“要泵走晒先移得”。

香港国际机场货机堕海事故。10月24日下午时分,吊臂再将一束缆索垂落至机尾位置,至4时许仍未见吊起。(翁钰辉摄)

他又表示,在打捞过程中,水深和潮汐变化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吊船要先知道岸边的水深,因为水位退潮会影响打捞工作;还需要派潜水员下水检查,了解水底的情况,如发现残骸有磨损或损坏地方亦可以摄录下来,以助研究如何用索带固定;索带位置如接近损毁地方,便会少了线索去找出事发原因。

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10月21日表示,涉事货机的“黑盒”仍未打捞上,但位置已锁定在机尾位置,至于机场北跑道今早7时已完成复修,争取今正午12时重开,惟因货机残骸仍在跑道附近,北跑道可能会有工程车等驶入,因此重开后会处于“备用状态”。(资料图片/翁钰辉摄)

司徒家成亦提到,可能会使用浮带协助将机尾微微浮起,货机浮上水面后会摇摆,当其减少摇摆后,打捞工作便可更加安全。他续说,机翼有燃料喉管,在起吊时需特别小心,以避免造成弯曲及损坏。他估计当局会先将残骸吊上岸,再安排车辆送去维修中心,让专家专心研究事发原因。

司徒家成强调,打捞需要根据天气和潮水来评估时机,不是一小时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来确定可用尼龙索带固定的位置。而且,用索带固定后未必会即时起吊,或待天气及潮水情况适合后再打捞。他补充道,使用液压系统的起吊机虽然速度较慢,但安全性更高,当局亦有可能用两艘吊船同步打捞残骸,但难度会较大,情况“似摇摇板”。

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10月21日表示,涉事货机的“黑盒”仍未打捞上,但位置已锁定在机尾位置,至于机场北跑道今早7时已完成复修,争取今正午12时重开,惟因货机残骸仍在跑道附近,北跑道可能会有工程车等驶入,因此重开后会处于“备用状态”。(资料图片/翁钰辉摄)

香港工程师学会航空分部的副主席詹永年在同一节目中表示,事故调查是按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进行,第一步是收集所有基本资料,包括机组人员的资历、证供、跑道痕迹等,亦需要检查维修记录、通讯纪录和天气情况。他强调,按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调查必须全方位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他续说,在飞机上通常装有两个“黑盒”,分别为机舱话音纪录仪和飞行纪录仪。詹永年解释指,飞行纪录仪能提供飞机速度、角度、降落减速及有否弹起等数据,话音纪录仪则纪录驾驶舱内的对话。詹永年指,任何对事故原因的推测仍言之尚早。

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10月21日表示,涉事货机的“黑盒”仍未打捞上,但位置已锁定在机尾位置,至于机场北跑道今早7时已完成复修,争取今正午12时重开,惟因货机残骸仍在跑道附近,北跑道可能会有工程车等驶入,因此重开后会处于“备用状态”。(资料图片/翁钰辉摄)

他提到,根据标准规定,初步报告需在事故后30天内提交,而最终报告通常需要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提交。标准亦要求事故发生当地的航空管理部门,邀请肇事飞机的设计国和制造国参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