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全球最强地震预警工程 提供秒级预警!早10秒可减39%伤亡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地震无法避免,所以做好减灾防灾工作尤为重要,为此中国打造了全球最强地震预警工程,提供极其重要的秒级预警,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拯救生命、减少破坏。中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是如何运作?有“实战”成绩吗?

“预警”和“预报”大有分别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可以减低地震造成的人命等各方面损失。图为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城变成废墟。(Getty/当代中国授权)

首先必须说明,“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概念。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前,根据观测和研判,预报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以目前科学技术来说,要准确预报地震,例如具体到某一天,是无法做到的,专家只能推算出一个颇长时段内发生地震的概率。例如日本政府预测未来30年内,当地发生大地震的机率“约60%至90%以上”。

与“预报未来”的概念不同,“地震预警”是从地震发生一刻才开始。

简单来说,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令地面上下震动的纵波,传播速度约每秒6公里,破坏力较弱;造成前后、左右震动的横波,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5公里,但破坏力较强。

纵波比横波快 速度差是关键

地震预警是极其复的系统工程。图为四川地震台地震预警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注意着系统运转。(网上图片)

因为纵波一定“跑赢”横波,所以专家透过各地监测站捕捉到纵波,便能快速测定地震震级、震源深度等数据,并借助电磁波传播速度比地震纵波和横波都更快的特性,赶在横波到达某地区前,向民众或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中国地震预警工程和其他国家的类似系统,最基本运作原理都是利用“速度差”。

从民众收到预警信息到地震横波到达,能有多少时间作反应呢?这受距震央有多远等因素影响,距离远,预警时间便会稍多一些。而中国专家们要争取的,是重点预警区能有数秒钟至数十秒钟。

提早数秒钟知道地震到来有实际作用吗?绝对有,并且非常关键。

提前10秒预警减少39%伤亡

地震预警只有以秒计的时间,但已能拯救佷多生命。图为河北省邯郸市的一所小学,学生们进行地震逃生演练。(Getty/当代中国授权)

只要预警时间有3秒,人们即可以完成保命动作,例如躲到桌子下或墙角;5秒便可以从平房疏散到室外。媒体引用的研究数字更直观:3秒钟预警时间可以减少14%伤亡,提前10秒能减少39%,20秒更能减少63%。

另外,数秒亦给予了高铁、化工厂、核电站等设施或场所紧急应变的可能,例如关闭核反应堆等,避免酿成进一步灾害。

当然,要极短时间内捕捉震波、测定数据,再发出预警,技术难度极高,并需要有密集的地震监测站点,以及高速集成的复杂系统。

中国是2009年开始对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作研究。大家都会记得,此前的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伤亡和破坏。

2018年,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全面启动,“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期间已有“实战”成绩。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震后6.2秒当局即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震央周边地区150万人口的秒级预警。

2万监测站点 覆盖1/4国土

地震预警信息在电视或手机等途径显示,民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网上图片)

至2024年7月,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此时整个系统已建成了观测、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等五大技术系统,并设有33个预警中心、近2万个不同类型的监测站点,覆盖24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大约1/4。

在完全自动化的处理系统操作下,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已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

专家指出,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是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与更早构建地震预警系统的日本、墨西哥,乃至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预警覆盖区更大、时效性更强、稳定性更好、服务人群更多。

最后,当局发出的预警信息是如何传给民众?其实主要就是透过手机、广播电视等途径,较特别的是,内地多个牌子的手机和电视机,都内置地震预警功能,能因应即将到来地震的严重程度,发出不同信息或声响警报。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银价飙升|中国白银“家底”有多厚? 亚洲最大银矿在哪一省?|神州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