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石油化工前高管管理失当 苦了小股东│彭伟新

撰文: 彭伟新
出版:更新:

美股上周持续创新高,三大指数皆录得即市新高;但同一时间,美国联邦政府自10月1日凌晨起陷入停摆,至今两党仍未就临时拨款达成共识,突显“合则兴、分则衰”的现实。从国家治理到企业经营,人事协调与制度健全同样关键,一旦管理层失当,企业及投资者利益皆难幸免。

海峡石油化工(0852)作为一家以石油及化工产品贸易与生产为主的公司,过去五个财年中有三年录得盈利,经营基础可谓稳健。然而,自2024年10月左右管理层出现“罗生门”事件掀起连锁争议,公司至今仍然停牌,企业形象与市场信心受损。今年1月27日,公司宣布1月25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中通过罢免姚国梁及谭笑等人的董事职务,现任管理层随后上任,并著手推动治理改革。根据9月30日公布的独立法证调查报告显示,姚国梁对于现任管理层的指控未能成立,且发现其在位时行为有不当之嫌。

事件背景与调查结果

法证报告显示,调查范围涵盖姚国梁在任及离任后的7项争议事件。首先,1)在涉嫌挪用资产一案中,调查确认部分管理层(包括现任董事及财务主管)在开支申报程序不完善,但未发现刻意挪用资产或双重申索。报告亦提到,相关问题多因疫情期间人员缺席所致,监控因此松散,并建议加强内部控制、明确批核权限及防范利益冲突。2)针对姚国梁所称被伪造签名的指控,调查指出其多年未提出异议,且曾允许他人代签,因此指控可信度成疑。由此,姚国梁缺乏依据的指控反令他人名誉受损,揭示其决策监察与治理机制的缺位。此外,3)淄博汇能及海南汇能曾一度未交财报,主因是交接过程中出现沟通失误,交接最终已于2024年10月底完成。4)姚国梁在位时曾尝试安排福建附属公司投资五千万元人民币于涉及中医药相关业务的基金。该基金与前董事会主席邓珩有关联,商业理由存疑且监管不到位,甚至有或故意隐瞒基金的真实重点及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中识别出之风险,或对基金的投资目标存在误解的情况发生,最终因涉及法律诉讼才未能完成相关投资;5) 姚国梁在股东纠纷期间转移的八百万美元亦因涉及法律诉讼才得以保障。

其余事件中, 6)股东特别大会召开后随即发生公司资产与文件失窃案,尽管未能发现可直接将嫌疑人与集团资产失窃案确立关联的证据,但从法证调查员发现的证据显示,公司两名前员工于2025年1月21日至24日期间(即股东特别大会召开前数日),删除逾百个包含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网域名称之企业电邮账户。7) Santron清盘人索偿八千三百万美元则被确认无事实及法律依据,亦未在法定期限届满后提起清盘呈请。

问题根源:治理与管理短板

进一步分析,问题核心并非单一错误,而是制度与管理文化的整体断层。时任行政总裁姚国梁与联席行政总裁谭笑责无旁贷,是否有未秉持诚信及未尽勤勉之责?导致监督与纪律体制欠佳,最终酿成上市危机。尤其当根据公司2024年10月2日的公告,姚国梁其实已于2020年2月28日因内幕交易被法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Autorité des marchés financiers (AMF)判处罚款,仍继续担任行政总裁直至今年年初,在任期间掀起连锁风波,削弱公司公信力。

小股东的困境

最受拖累的当属小股东。自2024年底起,公司停牌至今,仍未达港交所复牌要求。投资者被困于无流动性股票之中,错失港股约35%的市场升幅,更承受估值损耗与信心流失。虽然停牌旨在保障调查公正,但客观上也令散户财务压力倍增。

影响与未来展望

综观全局,海峡石化前管理层的失当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危机固然带来阵痛,亦为治理改革提供契机。现任管理层已启动制度重整,涵盖内控加强、授权框架设立及审批透明度提升。若能持续落实并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企业有望重拾市场信任,并将此次风波化为推动治理升级的转捩点,使公司最终重回资本市场,为中小股东还以信任与公允的投资环境。

资深证券分析师

本人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