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2252):盘点业务亮点与市场动态|彭伟新
微创机器人(2252)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及销售手术机器人,核心产品包括图迈和鸿鹄。根据报告,图迈机器人在全球累计商业化装机超过80台,其中16台为海外市场,显示出该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稳健增长。集团的亮点包括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及首次推出远程手术系统,提升市场竞争力。短期内,集团将受惠于国产替代政策及海外市场拓展,中期则依赖于消费者对成本效益机器人的需求增长,长期则可透过技术创新及产品线扩展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微创机器人-B的主要亮点在于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及强劲的海外增长潜力,并且持续优化费用结构以改善盈利能力。
微创机器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海外市场的成功拓展。在国内,随著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国产替代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选择引进本土生产的手术机器人,这为微创机器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根据市场调查,随著人们对微创手术的认识加深,需求持续上升,这使得公司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有助于推动销售增长。在海外市场方面,微创机器人已成功在多个国家获得认证,并实现了超过80台的商业化装机量,显示出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扩展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还可增加收入来源。随著全球对高效微创手术的需求增加,微创机器人将进一步受益于这一趋势,有望为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微创机器人的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是其持续增长的另一重要驱动力。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例如远程手术系统,这不仅扩大了产品线,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先进手术技术的需求。新产品的推出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吸引了更多客户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业务增长。在成本控制方面,微创机器人积极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毛利率。这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仅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还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价格优势。随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控制措施的持续推进,微创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市场预期微创机器人的2025年全年收入为5.28亿元人民币,上升1.05倍,而2026年的收入更上升96%至10.3亿元人民币。至于两年的每股亏损分别为0.27元人民币及0.04元人民币,两年分别收缩45%及83%。微创机器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为5.36%,自今年5月15日至今年10月14日期间,股价录得75.32%的升幅,该期间共录得2.29 亿港元的资金流入,当中大户占其中的0.92 亿港元,而散户则占当中的1.37 亿港元。大户对散户资金流比率为 0.7 : 1,同期大户投资者的坐货比率最高曾升上13.23%;而最低曾经跌至-11.65%,至于10月14日当日则为3.85%。
市场现时共有5位分析师对微创机器人有进行调研,所给予的目标范围为15.09 港元至 41.89 港元,而平均值为 29 港元,较现价 27.56 港元有 5.22% 的上行空间。微创机器人的股价在今年2月曾升抵高位见25.65港元,之后出现回调,并在4月跌至低位13.50港元。不过,该股在低位后开始反弹,形成了一个高于前底的走势,股价逐步回升至更高水平。尽管在9月时股价曾回落至30.30港元,但未失去2月的高点,并在10月8日达到新的高位33.70港元后略微回调。市场预测,股价可能会先行回落至26.00港元后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26.00港元是一个合适的进场点。目前有五位分析师对微创机器人进行了研究,目标价设定为29港元,这可作为投资者的参考目标,只要股价稳定在23.50港元以上,便可考虑继续持有。
本人并没有持有股份及相关衍生产品之权益。
【财经专栏】资金流事务所.彭伟新
资深证券分析师,证券研究经验超过20年。除了熟习基本分析方法外,对技术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术分析节目中担任主持,曾主讲多个不同范畴的技术分析研讨会及课程,近年更钻研以资金流向作为分析股市的方法,并藉不同媒体频道与投资者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