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选好立法会议员 发展经济利民生

撰文: 李民斌
出版:更新:

李民斌专栏

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随着12月7日投票日临近,选举氛围日渐浓厚。特区政府不遗余力动员选民投票行使公民权利,候选人亦展开竞选工程,出席论坛或走上街头,与选民面对面互动争取支持。

近日,我也与多个地区和界别的候选人见面,细心聆听他们的政纲。今届候选人普遍作风贴地,对社会有担当,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有想法、有远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在港岛和九龙不同地方的街站助选,路过的市民对候选人的背景和政纲都甚感兴趣,而经济和民生类话题就最受关注。

经济民生话题最受选民关注

推动经济发展,为市民谋福祉,是立法会议员的重要职责。民主不是装饰品,好的民主,能推动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是“真实、管用”的民主。通过完善选举制度,立法会内部对抗冲突、行政立法机关之间出现对立的问题得以解决,“爱国者治港”原则和行政主导体制得以落实。经济民生议题应当是下届立法会议员的工作核心。

立法会选举是香港全体居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市民通过选举心仪的候选人进入立法会,把事关切身利益的议题提交到更高层次的平台讨论并推动解决。今次立法会选举,多位分区直选候选人都具备丰富的地区服务经验,他们掌握社情民意,政纲“接地气”,如果当选,相信会将更多民生议题带入下届立法会,并且更有效地优化社区。

从过去几场选举论坛看,候选人简介政纲时也都聚焦经济民生议题。此外,一个高效运转的立法会,也是特区政府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前提。正如国务院新闻办《“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所说,香港民主的发展,必须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各方利益,形成广泛的民意代表机制和均衡的政治参与。作为香港民主的重要实践,立法会选举是管治团队吸纳和凝聚民意,广大选民通过投票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

助力香港完成“十五五”任务

下届立法会的四年任期内,香港仍然面临不少重大经济挑战和棘手民生难题,包括外围政经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本地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公共财政问题持续、经济结构转型缓慢、住屋医疗养老供需不平衡等。期待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应对此重点关注,出谋划策,督促特区政府着力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深层次问题。

上月,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发展再次迎来重大机遇。第八届立法会任期与“十五五”高度重合。“十五五”时期,香港如何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如何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都需要下届立法会议员深入研究,积极建言。议员当以扎实工作提升香港法治和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促进“十五五”时期香港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民斌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