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臻善|一点心、一分力,生活中的温情

撰文: 津贴中学议会
出版:更新:

文:保禄六世书院梁以豪校长
我喜欢与学生们不期而遇,所以会选择在学生午饭时段前结束用餐,回程时刚好碰上外出午膳的学生,与她们打个招呼,感受她们那份青春的朝气。然而,那一天的平凡路程却成为了我难忘的一课。

上星期五,我正准备从石篱商场回校,迎面碰上数群学生。她们急切地告诉我,有位老伯在商场的天桥上跌倒了。第一群学生说已有途人照顾伯伯,我心想:既然有人帮忙,我便不再打扰,于是我便继续前行。然而,第二群学生却神情焦急的补充道:“校长,有高年级的师姐正在现场协助,请您快点去支援,伯伯在天桥上!”她们的迫切让我担心事情不简单,学生是否有足够能力去处理,我立即赶往天桥。

展现超龄的成熟

到达现场时,只见五名学生(两位初中生和三位高中生)一名途人及商场管理员正合力照料老伯。眼见人多路窄,我请初中同学先行用膳,只让高中师姐们继续协助。学生细心询问伯伯的情况,言语中满载关心,见他意识清醒,我才安心。确认学生已召救护车后,更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留下了联络电话,以便救护员易于找到位置;更甚者,学生用校服毛衣垫在老伯头下。众人分工有序,展现超龄的成熟。

召救护车的高中同学。(作者提供)

不久,救护车抵达,专业救护员接手了这场小小的“救援行动”。我以为故事就此结束,却看到三位同学在一旁互相安慰起来道:“我很担心伯伯的情况,他会不会好起来?”她们甚至问救护员稍后会否通知她们伯伯的状况。这份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这场“午饭插曲”对她们来说弥足珍贵,唤醒她们潜藏的爱心与关怀。

应变镇静与灵活

“午饭插曲”既终,午饭时间已然过了大半,我生怕三位学生未能在用膳后依时回校,便陪她们安排午膳。途中,我不忘赞扬她们的行为,并简单问及她们当时的心路历程,也趁机了解她们的情绪状况。学生分享道:起初我们因校规限制而迟疑不决(学校规定午饭时间不得使用手机,希望学生不要沉溺互联网,多与同学交流,培养情谊),但一位中一小师妹临危不乱,明白事急从权,果断打开手机报警。可是她不熟悉地理位置,幸好师姐迅速接过电话,协助救护车定位。这种灵活变通的应变能力,远超课本所学,让人刮目相看。其中一位学生笑称:“这也算是我五年来最有意义的一次午饭吧!”更打趣说周记题材不愁了。

实践爱心的关怀

这一天,我看到了学生们在生活中实践了校训仁爱与服务的精神,也看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正如德兰修女曾说过:“我们不是人人都可以作轰轰烈烈的事,但却可以怀著爱去作无数的小事。”学生们用心地做好了这件“小事”,以真诚的爱心和快速的应变能力,效法会祖董妮丝修女关怀近人,播种耶稣的爱。而这粒爱的种子,早已在学生心中发芽,成为她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基石,让她们成为未来拥有温度与智慧的社会公民。

由学生设计的校长的肯定襟章。(作者提供)

后记

在周一早会上,我特别表扬了郭一菲,趟颖澄以及江晓霖同学的善举,同时也迅速找到曾协助事件的中一同学李乔昕、柳䤭仪,以及果断用手机报警的陈梓瞳同学。每位同学都获颁一枚“校长的肯定”襟章,以表扬她们的杰出表现。最后,三位高中同学呼吁大家为老伯祈祷,期盼他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保禄六世书院梁以豪校长。(作者提供)

作者:保禄六世书院梁以豪校长
梁以豪校长自幼在天主教慈幼会学校求学,深受“预防教育法”熏陶,其教育理念便在此时萌芽。梁校长常以故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她们追寻梦想。从教以来,他始终怀抱感恩之心,从师生互动中汲取养分,使平凡的教育日常焕发深刻意义。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简介: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成立超过半个世纪,致力提升教育专业发展,组织不同活动供会员学校参与,并就各种教育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成为业界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秉持专业精神,追求卓越,致力发展学生的天赋,为香港优质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