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兵|是什么让中俄朝领导人齐聚北京?
今年的九三阅兵不只乘载历史意义,也映射中国国力飞跃,当中既有军事装备亮相,也有外交场合的熠熠星光。
其中,外界最关注的莫过于习近平、普京(Vladimir Putin)、金正恩的“中俄朝”三国领导人聚首。
普京自不待言,早就为8月31日上合峰会提早访华,并在9月2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中俄更签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AI)等领域20多份双边合作文件。俄媒同时指出,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俄气)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增加对华的天然气出口。
金正恩则在2日下午乘坐专列抵达北京,由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及中国外长王毅在现场迎接,金正恩的女儿金朱爱亦随行出访。这是金正恩时隔6年再次访华,金朱爱的同行则带有布局接班意味。
显然,不论是在俄乌战争持续、或朝鲜四代世袭的背景下,俄朝领导人访华都有各自重大的政治意义,三人也在阅兵进场时展演了历史性同框。这些意味深长的动作背后,虽不至于像西方盛传的“三国轴心”,却著实照见中美博弈纠结、俄乌战争闷烧所推动的三国合作升温。
中国的东北亚战略
首先,是近年美国重返亚洲、聚焦印太下的东北亚权力格局演变。
毫无疑问,中美博弈是区域主轴,而沿著这一动脉,又能延伸出中俄合作、中朝友好、中日韩经贸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美日韩三边关系同盟化、俄美战略竞争等复杂支线。
长期以来,中国经纬东北亚的方针大体有二:在政治上与各国建立成熟的伙伴关系;在经济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巩固经济合作基础。这种不选边、不针对共同敌人的作法,除了能向区域持续提供公共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整体来说,加强与地区国家的经贸往来、寻求互利共赢不激发地缘矛盾,就是中国在东北亚的主要政策考量。
但美国近年主打的印太战略,则是通过对各国实施市场准入和美元结算限制、技术援助与遏制、主权干涉与政治施压、意识形态渗透、军事结盟与基地驻军等政策,来企图主导东北亚的经济政治安全局势。因此,近年来美国不仅持续与中国大打贸易战、芯片战,也在东北亚力推美日韩三边的同盟化进程。
而这种作法当然搅动了东北亚风云,也反映中美在东北亚的政策偏好差异。不过这种差异虽会增加北京经纬东北亚的难度,却也突显在东北亚的区域竞赛中,中国已是美国必须围堵的重要存在,而这背后反映了中国崛起的既成事实,以及共同市场、经贸关系对阵营化的力道缓冲。
以中日韩互动为例,即便近年美韩、美日同盟力道提升,中日韩还是在2024年5月举行了第九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中日韩工商峰会,为区域和平稳定、经贸发展带来积极信号。
而这种和缓阵营对立的作法,其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撑中俄、中朝互动的空间,这就与西方所谓“三国轴心”的逻辑相反: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中俄朝三国聚首当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以及共同的外部压力,但这不表示三方互动就是要决战“美日韩”同盟;事实上,中日韩与中俄朝,正是两组看似矛盾却不必然互斥的关系,前者的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后者,但也正因前者没有超出护栏,后者才有持续升级的安全空间。正如中俄关系的上不封顶,也并没有导致中俄决战美国。
基本上,这也反映中国近年先后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思想基底:剧烈的阵营对立,需要共同体思维的缓冲。
俄朝都有现实需求
整体来说,大国博弈与多边合作机制,构成了东北亚不同政治行为体的利益交叉,也催生了复杂的相互制衡关系。而在中国的区域稳定器角色外,俄朝接近既有历史因素,更有现实需求。
关键当然就是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这场战争加剧了俄罗斯的“向东看”趋势,除了中俄关系显著提升外,朝鲜也跃升俄罗斯的东方重要战略支点,且俄朝作为同受西方制裁的“天涯沦落人”,近年也同样面临美国在印太的战略挤压:美韩同盟的增强,必然会加剧朝鲜的不安全感,例如尹锡悦时期的半岛紧张;美日同盟的升温,也同样会让身陷乌克兰的俄罗斯紧张远东局势。
这就导致俄朝双方的持续靠近,不仅普京积极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外交投入,朝鲜也在俄乌战火闷烧下派兵援俄,并且频频就俄乌问题上公开声援俄罗斯。
基本上,现实决定了俄朝合作的发展方向:安全与经济,就是俄朝合作的长期固有利益。而俄乌战争的爆发、美国的持续挤压,明显推升了俄朝军事合作,但两国不仅在军事方面具有合作潜力,也在贸易、结算、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经济领域上,展现较强的互补性。关键在于,西方制裁拓宽了俄朝合作的空间,变相推动了俄朝劳务合作的发展。
当然,体系要素还是会牵制俄朝合作的发展深度。俄罗斯有限的对外投资能力、朝鲜较低的科技发展水准,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两国合作的进行,也导致俄朝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因此,双方都不可避免要寻求中国的“入场”,即便中俄朝的“三国轴心”更多是西方渲染,但毫无疑问,作为美国之外的另一个东北亚强国,中国有能力也有空间,成为俄朝抗阻美国压力的战略“大后方”。
因此,如果要问是什么让中俄朝领导人齐聚北京,当然不是西方整日言之凿凿,一瞬间“中俄伊”邪恶同盟、忽然又成“中俄朝”三国轴心,仿佛所有外交都是非黑即白、必须选边的冷战思维;反而恰恰是美国主动发起的“新冷战”攻势、阵营化动员,加剧了各区域的“多极化”部署。
一言以蔽之,真正让习近平、普京、金正恩聚首北京的,不是西方智库的历史意淫,而是东升西降的时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