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国产化”? 特朗普为何强势干预市场| 点经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8月2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购入洛歇马丁等美国军工企业的股份。目前,洛歇马丁、波音、Palantir等顶级国防承包商均已被纳入美国政府的入股评估名单。

8月22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正在组建核燃料国防生产法案联盟,以构建国内浓缩铀供应体系。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为美国政府投资核电企业铺平道路。分析人士指出,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 Centrus 公司很有可能获得政府支持,因为它是目前唯一一家根据美国能源部合同生产浓缩铀的美国本土公司。

8月19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美国商务部正考虑以《芯片与科学法案》中对英特尔公司的109亿美元拨款为条件,换取英特尔10%的股权。

美国商务部正考虑以《芯片与科学法案》中对英特尔(Intel)公司的109亿美元拨款为条件,换取英特尔10%的股权。(Reuters)

7月1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投资4亿美元,以收购优先股的方式获得稀土企业MP Materials15%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MP拥有美唯一运营稀土矿。

6月12日,特朗普宣布批准日本制铁公司对美国钢铁公司提出的149亿美元收购计划,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将在新实体中持有“黄金股”,从而获得对企业重大决策的管理控制权。(所谓的 “黄金股”,是一种赋予政府对企业重大决策特殊否决权的股份,具体而言,美国政府有权阻止这两家公司未经总统同意便减少或推迟承诺的投资,或将生产及就业岗位转移到美国境外,或在特定时间框架内关闭闲置工厂。)

⋯⋯近几个月,从稀土、钢铁到半导体行业,美国政府通过注资、收购股权等方式,逐步以“战略股东”的身份深度介入企业经营。这一系列举措打破了美国长期推崇的自由市场原则,既折射出美国对关键行业自主可控的深层焦虑,又反映出美国政府强化市场干预的模式调整。

2025年8月6日,美国华盛顿,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和苹果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右)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苹果将向美国制造业“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约7850亿港元)。(Reuters)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美国政府频频通过入股形式介入关键敏感领域。概括起来有大特点:

首先,特朗普政府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入股私营企业,进一步强化对关键企业的干预和控制。

其中,“补贴换股权”模式颇具代表性。美国政府将《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补贴资金直接转换为股权,一跃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在尝到甜头后,美国还计划对美光、台积电和三星等获得法案资助并在美建厂的芯片企业采取同样操作。特朗普对这种模式颇为满意,声称“美国没为这些股份花一分钱”。

此外,MP Materials的优先股可帮助美国政府优先获得利润分红,并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增持股份,扩大控制力。美国钢铁公司的“黄金股”虽不涉及分红,却使美国政府获得了对企业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

2024年4月16日,位于得州泰勒市(Taylor)的三星半导体工厂。美国已向三星拨款64亿美元,用于支持其位于得州的芯片制造厂,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半导体生产,并扩大三星的制造工厂规模。 (Getty)

总体来说,通过入股私营企业,美国政府不仅可以坐享分红,缓解日益加剧的财政压力,还可以干预企业决策,确保企业“听话”,服务国家利益。

其次,关键领域,精准聚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的这一连串操作绝非零散动作,而是围绕国家安全与产业霸权的系统布局。

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洛歇马丁公司作为美国军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承担着众多关键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任务,其产品广泛列装于美军各军兵种,对美国国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半导体行业被视为数字时代的基石和大国科技竞赛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在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环节取得持续突破,极大冲击着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稀土是制造高科技武器和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钢铁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工业基础,核能是保障AI时代能源供给的优质选项。

图为美国军备企业洛歇马丁(Lockheed Martin)旗下西科斯基飞机公司(Sirkosky Aircraft Corporation)生产的UH-60M黑鹰直升机。(洛歇马丁官网)

美国政府重点关注这些关键敏感行业,就是意图通过政府干预加强对其掌控,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捍卫产业霸权,推动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也必须一说的是,第三个特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迫使企业就范,特朗普痕迹很重。

美国芯片商英特尔(Intel)亚利桑那州一间工厂外的标志。(Reuters)

美国政府的干预方式还带有鲜明的特朗普个人风格,充分体现出了“交易的艺术”。例如,“补贴换股权”模式将《芯片与科学法案》承诺的补贴资金,转化为政府股权,实现了政策资金的资本化循环。特朗普公开表示自己一下子就为美国赚了上百亿美元,并表示若有类似机会还会这么做,直言“这不丢人,这叫生意”。

在具体谈判中,美国政府则主要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迫使企业就范。相关企业要么接受政府入股的要求,要么面临严重的惩罚性措施。这个套路跟贸易战一模一样。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奉为圭臬。然而特特朗普政府频繁干预私营企业运营,,彻底撕碎了这一传统框架。从自由市场到国家干预并非偶然,其背后动因,是服务于“美国优先”叙事下的多重战略目标。

首先,半导体、稀土、钢铁等关键行业关乎现代军事和经济的核心命脉,对于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通过持股等方式加强直接控制,反映出深层次的安全危机感。

2025年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为科技和商业领袖举办私人晚宴。(Reuters)

在半导体方面,为防范供应链断裂风险,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提升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力图降低对外依赖。在稀土方面,美国国防工业长期依赖进口,其中超过70%的关键稀土材料来自中国。中美贸易战过程中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反制,进一步暴露美国供应链的脆弱。在钢铁方面,美国钢铁行业面临劳动力不足和国际竞争力下滑等长期挑战。

其实是重塑产业链的霸权逻辑。近年来,中国在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环节持续突破,对美国长期维持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为巩固自身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特朗普政府通过入股核心企业等方式,推动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将目光投向台积电、三星等国际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参与和政策约束等手段,力图主导全球产业链重组,构建符合“美国优先”战略的产业布局,增强全球供应链博弈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2025年9月4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在佐治亚州(Georgia)一间为现代汽车(Hyundai)和起亚电动车(Kia)生产电动车电池的工厂内,逮捕约475名工人,其中包括超过300名韩国公民,导致工厂停工。图为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打造的电动车工厂。(现代汽车官网)

另外,很重要的是,2026年中期选举将至,对特朗普而言,能否在中期选举中帮助共和党维持或扩大在国会的优势,是衡量其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标尺,也关乎他未来的政策执行。

美国制造业工人、中西部等传统工业区的选民一直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这些群体对保护本土产业和就业岗位有着强烈诉求。因此,特朗普政府高调介入私营企业运营,意在向公众传递“政府正积极推动本土产业复兴”的信号,进而激发这部分选民的投票热情,为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争取更多选票。

对于特朗普而言,政府通过扮演“生意人”的角色来获取企业股权,可谓一石二鸟:既可彰显“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坚定立场,又能向选民展示其独特的经济手腕。

还有一重考量是,如今的美国政府深陷财政困境,美债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膨胀至天文数字,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高达1.2万亿美元以上。在传统税收难以覆盖利息支出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试图另辟蹊径。

通过持有英特尔等企业股权,政府可有效增加优质资产,提升自身信用度,进而压低国债利率,缓解财政付息压力。此外,2024财年美国军费开支接近9000亿美元,规模惊人。通过入股军工企业,政府可将巨额补贴转化为资产,部分对冲直接拨款带来的开支压力。

就这样,特朗普“任性的”亲自承担起交易撮合者的角色,通过获取股份、强化干预,颠覆了美国政府对待私营部门的方式,也打破了美国长期坚持的自由市场理念。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这一旨在掌控关键产业的新模式是否真正有效,仍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