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寿命不足一日? 马克龙的绝路也是欧洲的绝路
上任不足27日的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亲信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周一突然宣布辞职,成为了法国不足一年来第三位迅速下台的总理,也是1958年第五共和以来最短命的总理。更为惊人的是,勒科尔尼在周日下午7时许才刚宣布内阁名单,14个小时之后,他自己就辞职了--勒科尔尼的政府寿命不足一天就了结。
法国的政治困局,源于马克龙去年解散国会重选大败的“原罪”。此后,国会形成极右、中间派和左翼“三分之下”的局面。在法国亟需削赤开源之际,没有国会多数支持的总理当然难以执政,作为中间右翼老将的前欧盟对英谈判专员巴尼耶(Michel Barnier)如是,一口乡音的老牌中间派人物贝鲁(François Bayrou)亦如是。如今勒科尔尼几乎在人们还未学会念他的名字之前就已经步上这两位短命前总理的后尘。
消息传出之后,法国国债债息一度超越意大利,可见市场对于国债占GDP近140%却有稳定政府执政的意大利,比起国债占GDP约114%却不断遇上政府倒台的法国,似乎更有信心。
勒科尔尼倒台,本来机率就很高,但这么快就倒台,却全是马克龙的错。
亲信跳船 马克龙独走塞纳河畔
为了争取国会支持,勒科尔尼本来已经处处退让,上周五(10月3日)更公开承诺不会使用宪法第49.3条款去硬推立法--该条款容许政府在国会不投票推翻政府的情况下直接立法,不必国会多数通过,被广泛视为“反民主”。
作为马克龙亲信的勒科尔尼亦一直表明其新政府会同过去完全切割。
岂料周日内阁名单一出,大部份也是马克龙历届政府的旧部,勒科尔尼的“完全切割”马上就变成马克龙的“换汤不换药”。当中,在马克龙手下担任了七年财政部长、必需为法国政府债台高筑承担责任的勒梅尔(Bruno Le Maire)更被任命为国防部长。而由于北约已达成要将直接国防开支提高到GDP 3.5%的新要求,国防部还将是法国政府未来开支不减反增的唯一部门。
此等任命一出,全法骂声四起。连最愿意和马克龙中间派合作的共和党人也群起攻之。勒科尔尼也知道自己未来“死路一条”,也决定尽早了断,迅速请辞。
马克龙眼见此等变故,也不知如何反应,竟然在接受勒科尔尼辞职之后,再指派勒科尔尼多花48小时去同各党派进行最后谈判,以定义出一个行动和稳定局面的纲领。不过,勒科尔尼宣布辞职的时候,才刚刚批评过法国其他政党只顾自身利益、没有把国家放在政党之前,这48小时其实只是用来给马克龙自己想想下一步要如何走下去的时间。
接受勒科尔尼请辞之后,马克龙更被拍得一个人在巴黎塞纳河畔上孤单独行(见下片)。无论是故意还是意外,这个画面也反映出马克龙无可奈何、举目无亲的困境。如今,连一度被视为“小马克龙”的中间派前总理阿塔尔(Gabriel Attal)也公开声明,“跟很多法国人一样,我已经无法理解总统的决定”,指马克龙不只无故解散国会,其后的决定也有固执要掌控一切的意味。
没有出路
马克龙的可行选择极其有限。再任命另一个中间右翼、中间派当总理,其命运将会同巴尼耶、贝鲁和勒科尔尼完全一样。
任命一位左翼总理,代价很可能就是要收回其第二任期的国会最大改革,即是其2023年用宪法第49.3条款通过的提高退休年龄改革,甚至重新开征其第一任期撤销的财富税。问题是,极左以外的左翼支持并不能给予马克龙国会多数,而且此等左翼主张完全同中间偏右的派系相冲。
目前,极右“国民联盟”(RN)正呼吁马克龙解散国会重选,极左“法国不屈”(LFI)则要求马克龙自己直接辞职,提前总统选举。
解散国会重选,极右可能获得多数,又或者由极右加上极左获得多数,中间派势将进一步失去议席。根据9月上旬的民调,极右以34%支持度领先,左翼一众政党加起来大约有24%,中间派只剩下14%。
马克龙自己辞职不干的话,总统民调中支持度最高的则是形象清新的“国民联盟”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虽然法国素来都有各派联手拒绝极右的传统,但马克龙代表的中间力量长期管治失效,更一直加剧法国债务危机,专业政客执政的信誉尽失,反对极端人物上台的工具理性逻辑已经不存在。
对于此刻几乎由马克龙一手造成的政治僵局,有阴谋论者更认为马克龙是故意制造形势让极右掌权,希望极右执政失败之后再在下一次总统选举以反极右的旗帜卷土重来--法国宪法只禁止连续担任第三届总统,因此在野“过冷河”数年之后,马克龙依然能够参选。
但无论马克龙下一步如何走,2027年任期即将届满的他此刻已经在一条政治绝路之上,这条绝路并没有任何正面的终局。
马克龙面对的问题,也同样是欧洲正在面对的问题。
没有大局观的欧洲
从法国国内的维度来看,政府债务危机无疑是最大的挑战,然而,各个政党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或信念,都没有要认真处理这个问题,左翼和极右反对提高退休年龄,甚至支持下调退休年龄,右翼则反对加税,而从马克龙自己过去一年的人事任命来看,他虽然有把削减政府赤字的目标放在心中,但这个目标也及不上逆国会多数而尽最后一分力把权力揽在自己身上重要。
无独有偶,在勒科尔尼请辞的同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在欧洲议会中面对分别由极左和极右党派提出的不信任动议并为此进行辩护(按:投票将在10月9日进行)。跟法国的局面不同,中间各派在欧洲议会中依然拥有多数,尽管他们对冯德莱德都有不满之处,但他们预计都会继续支持冯德莱恩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因此她并无下台的风险。
然而,欧盟权力中心的乱象所反映出来的同样是各派漠视大局、各自争权争利的情况。极右对冯德莱恩的不满在于其控制外来移民政策“失败”、贸易谈判向美国投降、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由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五国组成)谈成自由贸易协议等;极左则不满她在应对以色列加沙“种族灭绝”不力、气候变化政策薄弱、同Mercosur达成自贸协议等。
两派都知道他们动不了冯德莱恩的主席地位,发动不信任投票只属政治表演--同样是欧洲议会议员的法国“国民联盟”主席巴德拉就非常坦诚地声明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投票是“对马克龙的欧洲”的投票。
欧洲目前正在面对“多重危机”。撇开政治问题不谈,欧洲就有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缺乏创新、中国产业挑战、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挑战、国防过度依赖美国、俄罗斯“灰色地带”非和非战侵犯性行动、俄乌战争等等各种问题。
可是,跟法国的政客们一样,欧洲的不同派别政客、不同国家,最多只是把这些危机拿出来夸夸其谈,却没有展现出团结做实事的意志。
例如去年9月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为欧洲在创新、气候和战略自主层面所面对的“存亡危机”就提出了383项行动建议,当时欧盟委员会表明会极速实施各个项目,但到了今天一年之后回望,德拉吉报告的建议只有11%左右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
到最近俄罗斯无人机甚至是战斗机进入波兰、罗马尼亚、丹麦、瑞典、德国空域,部份飞越关键军事基地,冯德莱恩就提出了所谓的“无人机城墙”(drone wall)的提案,目标是要以欧盟之力建立应付无人机的多层防御军事部署,从侦察、电子战到实弹打击都包括在内,一改过去防务由各成员国自行负责的机制,除了是要应付俄罗斯无人机之外,也是要趁机创造欧盟国家防务整合的先例,着手处理欧洲国防各自为政的最大缺陷。
然而,欧洲主要国家都对“无人机城墙”大泼冷水,法国似乎是不满“城墙”一词太夸张,意大利则是不满“无人机城墙”的建议集中防卫东欧而没有照顾到南欧,德国则认为这样的提案要长时间落实、城墙之说言之尚早。最后,大家开完一轮“吹水会”,什么实事也没有做。
同样地,由法国、德国、西班牙主导来研发第六代战斗机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近来也传出有可能因为参与国国防企业在战机设计、零件供应商选择等产业竞争争议而面临瓦解的消息。
同法国政治党派着眼各自利益而不顾国债危机大难的情况相似,欧盟27国在“多重危机”的挑战之中,也继续各自为政、着眼本国利益,而没有为大局着想。
今天马克龙走上的绝路,也是欧洲很可能落入的同一条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