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休战对其他国家可能不是一件好事|特朗普外交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10月30日的韩国釜山“习特会”之后,中美基本上达成了贸易休战一年。特朗普(Donald Trump)表明要在来年4月访华。其后美国防部赫格塞思(Pete Hegseth)亦说将同中国建立两军直接沟通机制;他更跟从特朗普说法,以“G2”形容中美,又说他和特朗普都同意中美关系从来没有比今天好。一时之间,中美大吹和风--这对全世界来说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件好事吧?

白宫成果清单:更多细节

根据白宫周六(11月1日)发布的“习特会”成果清单,习近平和特朗普100分钟见面后敲定的妥协看起来比两人釜山会面后不久释出的项目更多。

“习特会”后的中美交换条件大体如下:美国将对华的所谓“芬太尼”关税减半、将中国船舶港口费和出口管制“50%规则”(按:此举大大扩大了美国的实体清单)押后实施一年,换取到中国本年剩下两个月大买1200万公吨大豆(之后三年每年2500万公吨)、进一步协助美国阻止芬太尼入境、暂缓10月9日的稀土相关出口管制一年、暂缓对美国港口费的报复。

周六的成果清单更提到了好几个此前没有的项目:(一)除了10月的稀土管制之外,中国还会向2022年10月至2025年4月之间先后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石墨、镓、锗、锑、多种稀土元素提供所谓的“普遍性出口许可”,以供应美国末端使用者和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供应商。若然如此,中国至少在未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将会暂时拿走悬挂在这些关键材料全球使用者头上的利剑。

(二)中国将会撤回本年以来为报复特朗普关税战而向美国一系列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当中不只包括大豆,还包括鸡肉、牛肉、小麦、玉米、乳制品等等。

2025年10月30日,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白宫31日发放会谈现场的相片(白宫网站)

(三)中国将会撤回包括将美国企业加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在内的对美“非关税反制措施”,亦将撤销针对多家半导体供应链上的美国公司的反垄断、反倾销调查。当中该包括Nvidia、高通(Qualcomm)等。

(四)针对早前被荷兰政府接管、由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中国将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安世在华子公司的产品能够对全世界出口。若然如此,受影响的全球汽车产业将能获得喘息之机,美国也有可能会给荷兰一个下台阶去缓和这场外交和产业风波。

(按:中国商务部对此的说法是:“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了目前全球产供链的混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产供链安全稳定,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我们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由“G1”走向“G2”

如果白宫的成果清单反映现实,“习特会”达成中美贸易休战未来可能有更正面的发展。

2025年10月30日,“习特会”在韩国釜山上演,图为习近平与特朗普握手(白宫网站)

例如,特朗普的批评者在“习特会”后一两天就特别提到中国没有解除本年4月的“稀土出口管制1.0”这一点。虽然“1.0”的管制没有触及外国产品出口的“长臂管辖”条款,但中方依然要求外国企业提交可能涉及商业机密的资料才能够获得中国稀土的供应,而且审批进度极其缓慢,其批出的出口许可限期偏短,因此,特朗普的批评者认为特朗普并没有解决外国稀土使用者的供应链问题。

可是,如果中国真的像白宫的成果清单所说那样,向中国受管制的稀土产品提供“普遍性出口许可”的话,即使中国未来也可以重新收紧管制,但这种做法将至少在中美贸易休战期间去除中国稀口出口管制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这次“休战一年”确实有扩大和延续下去的希望。特别是,双方似乎不只在贸易问题上各自让步,而且同意用两军直接沟通机制之类的方式重返拜登时代“管控分歧”的路线,又避免了在台湾、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等争议问题上着墨太多。

如果特朗普来年4月果真如期访华,而习近平同意回访的话,中美关系确实有可能在特朗普余下任期内持续正面发展,而美国华府的两党“制华共识”也可能会被特朗普削弱,把美国政界对世界的认知由脱离现实的“G1”推向接受现实的“G2”。

特朗普在釜山“习特会”前以“G2”称呼中美。(Truth Social截图)

如果中美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对全世界不是一件毫无争议的好事吗?

特朗普“极限威吓”未改

若然促成中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国总统不是特朗普,这确实是毫无争议的好事。可是,特朗普眼中的“G2”虽然贴近现实、对中国有利,但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却不一定如此。

特朗普本年重新上台之后,对于世界各国的外交手段就是“极限威吓”。对于唯一能够“击退”美国的中国,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对于其他各国而言,这种威吓却构成了持续不断的挑战。

在贸易战之中,除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在特朗普的关税面前屈服,美国大加他们关税,他们却对美国货减关税、开放市场,并承诺大手购买美国货和投资美国。特朗普上周的亚洲之行就敲定了韩国对美的3500亿美元投资协议,而日本对美的5500亿投资更是连投资项目的选择权也大致上操控在特朗普之手。

2025年10月29日,韩国庆州,韩国总统李在明(右)与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左)举行会面,向后者送上古代金王冠复制品。(Reuters)

即使是被美国征收50%关税的印度,如今也在寻求同特朗普达成协议,似乎会接受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条件,甚至默认特朗普调停印巴军事冲突的角色。

但特朗普“极限威吓”目标和手法并不限于贸易层面。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特朗普就“无中生有”地威胁要向非洲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动武,声言如果尼日利亚继续容许基督徒被杀,美国不只会叫停援助,还有可能“火力全开”(guns-a-blazing)的进军尼日利亚去消灭当地的伊斯兰主义恐怖分子。特朗普表明已指示“战争部”(原称国防部)为可能行动作好准备。

尼日利亚固然饱受伊斯兰主义恐怖主义暴力蹂𨅬,但无论是非洲非政府组织“善政非洲”(Good Governance Africa,暂译),还是全球实时武装冲突监察组织ACLED,都认为像博科圣地(Boko Haram)、西非伊斯兰国(ISWAP)这些伊斯兰主义恐怖组织,即使有其宗教意识形态,但他们的袭击针对特定地域的整个社群,并没有特别针对基督徒或穆斯林(按:两者在尼日利亚人口中各占大约一半)。

11月1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文威胁,如果尼日利亚继续容许基督徒被杀,美国不只会叫停援助,还有可能“火力全开”(guns-a-blazing)的进军尼日利亚去消灭当地的伊斯兰主义恐怖分子。(网站截图)

普遍分析人士都对特朗普的武力威吓“大惑不解”。美国共和党内确实有特别关注尼日利亚基督徒状况的人物,像得州国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等。有人因而认为特朗普可能是在某场合听到这种基督徒受迫害的说法,因而就有了用Truth Social发布威胁的做法--正如他在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之际在Truth Social上质问韩国政府是否在“清洗(教会)”一样。

对此,尼日利亚政府只好尽力否认国内有宗教迫害,但为了不要激怒特朗普,就只好说在美国尊重尼日利亚领土完整的前提之下,他们欢迎美国来帮忙对付伊斯兰主义恐怖分子。

尼日利亚面对的“美国军事威胁”目前还只在特朗普“出口术”的层次,未如正在被特朗普派出美国最先进舰母福特号迫近的委内瑞拉那么严重。可是,从委内瑞拉的例子可见,特朗普贪得无厌而且倾向不断变本加厉。

面对着特朗普的军事威胁,委内瑞拉的马杜罗(Nicolas Maduro)政府原本已经提出向美国交出该国石油和各种天然资源的开采权,希望能阻止特朗普推翻其政府的军事行动。然而,上任之初似乎愿意接受此等条件的特朗普,其后却在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等鹰派人物游说之下改变立场,决定大增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试图利用打击毒品走私为理由,策动政变直接推翻马杜罗。

在11月2日播出的访问中,特朗普就表明虽然他不认为美国会与委内瑞拉开战,却不排除会在该国领土上发动攻击,认为马杜罗政府已经时日无多。

而近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福特(Doug Ford)用共和党前总统列根(Ronald Reagan)的原话去设计批评特朗普关税战的广告,竟然招来特朗普再加10%关税的威吓。最后,以“抗美”爱国主义旗号上台的总理卡尼(Mark Carney)只好私下和公开地分别向特朗普道歉--加拿大近八成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卡尼最终当然只能“以大局为重”。

2025年10月29日,韩国庆州,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最右)及一众国家领导人,出席由韩国总统李在明主持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晚宴。 (Reuters)

这种“极限威吓”的外交手段,也不只出于特朗普本人。

本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将敲定向航运温室气体排放征费的“零排放框架”(Net-Zero Framework)。然而,在特朗普公开批评这是“针对航运的全球绿色新税收骗局”之后,美国官员就四出威胁其他国家的官员,亲自威胁会向他们及他们的家人实施旅行制裁,美国国务院也发表声明威胁支持“零排放框架”的国家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列举了五大可能制裁办法。最终,“零排放框架”的正式表决被押后一年,受威胁的多国外交官员如今只能以匿名方式向国际媒体抱怨。

我们不能排除,被中国“击退”之后,特朗普为了挽回面子,有可能会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威吓,因而就有了周末的“出兵尼日利亚”言论。

“极限威吓”的逻辑就是威吓者几乎单靠威吓、不必付出实际成本就能迫使对手退让。在中国迫使特朗普接受贸易休战之后,美国没有也不必为此付出重大成本,中国则能独善其身。这无疑是特朗普“极限威吓”手段的一种挫败,但这种挫败只局限于中美之间。中国并没有利用特朗普全球关税战的契机来试图团结全球来一致抵抗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可能是打赢了这一场战役,但特朗普单边主义的战争还在持续,而很可能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则是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