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风|3低压系统排队向西移 天文台预测下周四高地达3号风球风力
【打风/天文台/HKO/热带气旋/AI预报/台风/移动路径】天文台预测西北太平洋未来一周将有三个低压系统生成,一个比一个强,而首两个确定会进入南中国海北部。
当中第二个有可能发展成热带气,在下周中后期向北靠近广东沿岸。天文台今早(13日)更新九天天气预报,预测下周四(18日)大致多云,间中有骤雨及狂风雷暴,并调高本地风力预测,吹东风4至5级,高地间中达6级。6级为强风,即3号风球风力。
内地中央气象台今日预报指出,未来10天,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两至三个热带气旋生成,预计中旬后期可能影响南海海域,带来较强风雨天气。
天文台近日在预报中指出,一道广阔低压槽会为南海中北部至菲律宾以东海域带来不稳定天气,低压槽上可能有低压区发展。科学主任周五在网页“天气随笔”专栏发表题为《低压系统三重奏》文章,指副热带高压脊(副高)仍然支配西北太平洋以至华南,南侧有不少对流云团及有两个低压系统。
▼9月8日早上8号风球下尖沙咀海旁不时刮起大风▼
下周一及二迎来第一个低压系统:强度较弱
天文台指出,现时最接近菲律宾的第一个低压系统预计会在下周初横过菲律宾中部并进入南海。由于南海中北部的垂直风切变较弱且海水温度较高,不排除该低压区发展成热带气旋的可能性。虽然该低压系统距离广东沿岸较远,但与其相关的高空扰动会在下星期一及星期二(15及16日)为广东沿岸带来骤雨及雷暴。
下周中迎来第二个低压系统:入南海中北部后会继续加强
在第一个低压系统东面有第二个低压系统。该系统有较长时间处于暖水区,比第一个系统有较长时间发展。根据现时评估,第二个低压系统进入南海中北部后会继续加强,有可能发展成热带气旋。但目前电脑模式对其强度及路径以至靠近广东沿岸的时间存在分歧。但随着该低压系统在下周中后期向北靠近广东沿岸,该区天气渐转不稳定,骤雨亦会增多。
下周末第三个低压系统移近台湾:强度最高 是否进入南海仍有变数
部分电脑预报模式显示会有第三个低压系统在下周中后期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逐渐发展,当中人工智能电脑预报模式显示该系统会于下周末期间,以较高强度靠近吕宋海峡至台湾一带。
但是目前距离该潜在热带气旋形成的时间尚有接近一周时间,它的强度及路径会受其他天气系统演变影响而有种种变数,如西风槽或会令副高出现断裂点导致低压系统转向北上,情况尚有待观望。
▼9月8日早上8号风球下杏花邨惊涛拍岸▼
明天的天气:天晴酷热 市区气温最高34度
天文台预测副热带高压脊会在明日(14日)继续为广东带来普遍晴朗及酷热的天气,料吹微风2级,天晴,日间酷热,市区气温介乎28至34度。
下周一及二局部地区有雷暴 未有明显打风情况
随着这轮首个较弱低压系统进入南海,天文台预测下周一(15日)渐转多云,有几阵骤雨,日间短暂时间有阳光,稍后局部地区有雷暴;下周二(16日)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初时局部地区有雷暴,日间短暂时间有阳光。市区气温介乎28至32度,吹东风2至4级,未有明显打风情况。
下周四至五间中有骤雨及狂风雷暴 周四高地间中吹强风
不过天文台指随著第二个低压系统在下周后期向北靠近华南沿岸,该区天气不稳定,骤雨增多及有狂风雷暴。预测本港下周三(17日)稍后局部地区有雷暴,吹东风4级,稍后离岸5级;下周四(18日)间中有骤雨及狂风雷暴,东风4至5级,高地间中6级(6级及7级为强风,即3号风球风力);到下周五(19日)吹东至东南风4至5级,大致多云,间中有骤雨及狂风雷暴。
由于第三个低压系统仍属“潜在”,九天天气预报就其后周末的天气预测未有“启示”,不过就提到9月21及22日吹东北风3至4级,日间酷热,9月22日稍后局部地区有雷暴。
▼AI人工智能预报系统“风乌”9月12日的预测▼
▼AI人工智能预报系统“盘古”9月12日的预测▼
▼AI人工智能预报系统“伏羲”9月12日的预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AI人工智能预报系统“AIFS”9月12日的预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传统电脑预报系统9月12日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