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破局|揭热气球节沦“水鱼节”真相 中环海滨外判出租易中伏

撰文: 潘耀升
出版:更新:

中环海滨举行的热气球节,以载人乘坐热气球为卖点,最终一连四天的活动因不符安全标准,无牌照未能载客,惟主办方一度拒退款,以择日再入场和雪糕券“补镬”。舆论持续反酵,苦主组成逾450人群组扬言发律师信追讨损失,《香港01》追查更发现主办单位过去无举办过活动,两名董事遭汇丰追讨152万元,其中一人更涉美斯缺阵风波。最终,主办方四天内急“转軚”愿退款。截至昨天(9日)消委会共接获331宗热气球节的投诉,总涉款逾33万元,最高金额的个案10,000元。

政府划清界线无资助热气球节,但“货不对办”事件影响香港形象,今次热气球节未有牌照便宣传。汲取经验向前看,短期而言,有政界中人认为政府日后可及早介入,筹办初期向主办方提供建议,判断活动是否可行;同时加强监管活动宣传手法,确保不会误导消费者。长期而言,发展局可考虑检讨以外判形式管理盛事“宝地”中环海滨,善用市场力量之余,如何保留政府主导权介入,值得深思。

《香港01》整理一条片拆解。

热气球嘉年华|禁载客升空 政府消息:试飞时惊爆倾侧 唔系笑话

热气球节禁载客升空 公关灾难式处理挨批

中环海滨热气球节筹备8年、耗资3000万元,上周四(4日)一连四日开锣,活动重点之一是载人热气球项目。惟当天下午主办方才宣布,只准持牌专业人员乘坐热气球,不能接载一般市民体验飞行,并停售相关门票,又指控政府不批准热气球接载市民, 一度拒绝退票,只愿让受影响人士择日再入场,以及送雪糕券“补镬”。

盛事(亚洲)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陈佩君。(梁鹏威摄)

主办方“公关灾难”式处理手法,引起不少市民不满,不少人早已购票入场,就是为了坐热气球,而非看音乐会或参与场内其他活动。参考热气球节门票,早上时段成人200元、长者及学生120元;下午时段则分别为880元及440元。热气球飞行体验则需现场额外购票,票价580元。

政府消息:试飞时惊爆倾侧 唔系笑话

《香港01》获悉,民航处与主办方多次测试表现也不理想,热气球更曾经出现倾侧;其后多次相约主办方也未能配合提早测试,最终拖延至开幕前一日,主办单位才能派出专家到场,再为热气球测试,惟测试表现令人不放心。

政府消息人士强调安全至上,外国曾发生热气球爆炸事故,加上中环一带人烟稠密,必须相信民航处专业判断,“安全理由唔批,唔系笑话”,坦言政府不想见到有任何意外。消息人士指出,即使不获批坐热气球,音乐会活动仍然继续,质疑有人想转移视线至政府身上。

热气球节主办方盛事亚洲董事涉美斯缺阵风波 遭汇丰追讨152万

热气球节主办方董事涉美斯缺阵风波 遭汇丰追讨152万

《香港01》翻查资料,活动主办单位盛事(亚洲)在港以“Grand Events Asia Limited”名义注册,但除热气球节以外,过去无举办过活动的纪录。见记者的营运总监陈佩君是公司的秘书兼备任董事,另一名董事兼股东郭元瀚是热气球节技术总监,二人去年遭汇丰银行入禀追讨152万元。郭元瀚曾任Tatler Asia活动总监,任职期间发生美斯缺阵风波。
热气球节官方网站列出两间“航空安全系统合作伙伴”公司,其中Aerosim主力研发人工飞行训练器,其创办人兼执行总监无回应查询,只着记者联络大会公关。

热气球节沦闹剧 江玉欢亲证货不对办:政府推盛事不能只做批准者

热气球节沦闹剧损香港形象 政界倡日后及早介入监管宣传

热气球载人活动未获政府批出牌照而取消,引起购票市民不满。主办方盛事(亚洲)有限公司周日(7日)宣布将为所有热气球节门票提供全额退款。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江玉欢曾自费购票入场参观,她直言“场地空空如也,没有布置,唔系好精彩,唔值得”,“有啲揾笨”,认为今次风波“多多少少影响了香港的形象”。她呼吁政府未来在盛事活动中“不能纯粹作为批准者,而是要作为促进者”,对于宣传广告等方面要加强管制。

中环海滨外判出租易中伏

中环海滨活动多年以来一直由Central Venue Management(CVM)承租管理,每个月向政府缴交大约100万元租金,继而再对外招租举办活动。这次的国际热气球节由盛事(亚洲)有限公司举办,声称投资额高达3000万元,收取数百元入场费可以说是必然。即使两只热气球在四天展期内百分百运作,带来收入也不过一、二百万元,主办方为了收支平衡,不可能不扭尽六壬。即使到展期前夕仍未获批载人升空,也可能会心存侥幸,希望避免开幕即停摆的商业灾难。

一连四日“香港热气球节”9月4日开幕,吸引不少人购票入内打卡。工作人员下午为热气球充气,由于有绳系在地上,热气球不会飞走,不过不得载客,只许工作人员升空。(梁鹏威摄)

占地逾3.6万平方米的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坐拥维港景色的核心地段,作为香港成为盛事之都的宝贵资产,不只是一盘收租生意,由充气展品到热气球争议,如继续沿用这种招标模式,并未改变中环海滨的短租本质,承租人很可能依然是个二房东,追求分租出去最大化利润以带来回报。

参考外国海滨经验 法定机构集中管理

伦敦南岸由慈善机构南岸中心营运,向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不只为商业机构创造利润,而更要考虑公共利益;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滨地带由法定机构集中管理,涵盖日常管理、商业运作以至文化遗产保护,并会主动做市场研究,确保其商业组合能同时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的需求。

一连四日“香港热气球节”9月4日开幕,吸引不少人购票入内打卡。工作人员下午为热气球充气,由于有绳系在地上,热气球不会飞走,不过不得载客,只许工作人员升空。(梁鹏威摄)

内望香港,西九文化区也是采取法定机构模式,由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进行长远和综合的文化规划,将海滨空间无缝融入博物馆、公园和表演场地,由爵士音乐节到东京咖啡节,不见任何争议;尖沙咀星光大道以非牟利模式管理,去年以象征式收费批予新世界旗下社企管理十五年,并且规定收入全数再投资,确保其最终目标是服务公众。

发展局曾解释要善用市场力量,才将中环海滨交由私人营办商营运。但同时如何保留政府主导权介入,检讨管理模式,以长期规划、公共使命为本,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