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讲| 从剪螺丝风波看治理:提速毋忘提质,简约不能简陋

撰文: 陆逸安
出版:更新:

本届特区政府推出简约公屋,意图在短期内为数以万计身处恶劣环境的㓥房住户提供一个喘息空间,并将其标榜为“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范例。简约公屋本质上属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简约”意指配套从简,然而,小榄、屯门、柴湾三个简约公屋项目爆发剪短螺丝的施工丑闻,却引起对其结构安全的忧虑,舆论关注这项政策是否陷入“欲速则不达”的陷阱。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6日)在立法会回应议员提问时,认同本届政府房屋政策最大特色就是“简”,当中包括简化政府工作程序,消除冗余和浪费。简化审批流程以增加行政效率及政策实行速度理所当然,但今次风波警示,在追求“速度”和“结果”的同时,“简约”不能被错误解读为“简陋”,“从速”不能变质为“从简”。一颗颗被剪短的螺丝,不只是冰冷的金属,也敲响公共工程安全与管治信誉的警钟。

建筑署昨日(6日)公布,“安保-俊和联营”的三个简约公屋地盘,有螺丝遭剪短、有铁板的螺丝孔遭擅自扩大。图为柴湾常安街项目。(廖雁雄摄)

今次事件的发酵过程,如同一面棱镜,照出建筑工程监管的明与暗。建筑署在今年8月底揭发小榄“乐安排”项目有23颗螺丝被剪短,即时作出处理,责成承建商尽快完成修缮工作,要求涉事地盘被即时停工,而涉事工人则被即时解雇。不足一个月后,建筑署再主动公布,经深入调查,发现由同一承建商“安保-俊和联营”负责的三个项目简约公屋存在更广泛的“现场安装的结构装置问题”。

何永贤昨日在立法会回应事件,指承建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剪断螺丝头、擅自扩孔等违规情况,现时情况仍可补救,相关整改费用将由承建商承担。(直播截图)

建筑署主动巡查揭三地盘偷工减料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昨日(6日)在立法会表示,事件涉及承建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剪断螺丝头、擅自扩孔等违规情况,情况仍可补救。她解释,此类安装调整只要正式向建筑署申报均可获批准。言下之意,事件主要涉及承建商“偷步”而非工程安全。何永贤同时强调,问题由建筑署主动巡查及全面检测发现,证明其监管系统有效运作,而建筑署亦严格监督整个整改过程,她相信事件不会影响市民对简约公屋的信心。

建筑署的主动巡查机制在今次事件中确实应记一功,成功防止“炸弹”潜伏在建筑物内,但若说工序出问题不会削弱市民信心,恐怕未必。香港以建筑工程安全系数要求极高著称,任何负面问题都可能触动市民的敏感神经。今次事件从最初在一个地盘发现23颗问题螺丝,到三个地盘同时出现问题,已检查的4000个螺丝中,有6%被剪短,在2000个铁板连接螺丝孔中,更有约20%被擅自扩大,问题的性质已从个别工人“贪方便”,演变为系统性的失误,外界更难免担心,这会否只是冰山一角?

+2

现场安装也是“组装合成”重要步骤

面对外界质疑,房屋局与建筑署的回应策略相当清晰,着重指出事件涉及现场工序出错,并迅速与特区政府目前大力推崇的“组装合成”(MiC)建筑法作出区分。当局强调,MiC组件“出厂𠮶时好完好”,问题出在现场安装施工“无跟图纸做”。这种说法意图稳住公众对MiC的信心,避免因噎废食,其用心可以理解。但它是否具备足够说服力,却是见仁见智。

多名工程界专家的分析正正切中个中疑点。“组装合成”并非仅指在工厂预制组件,而是包含设计、生产、运输、现场吊装及接合的完整建筑体系,现场安装本身就是这套体系中决定成败的最后步骤。有工程师指出,核心石屎墙内钢筋密集,可能导致钻孔困难;亦有意见认为,可能是MiC组件预留的接口或螺丝孔本身存在偏差。有建造业工会人士则指,“工人永远都系听指示做嘢”,质疑背后是否有人默许甚至下达指令。这些观点都说明,将责任完全推给“现场工人”或“地盘管理”,而不检讨MiC从设计到施工指引的程序,未必全面与科学。

当局极力推广MiC,旨在“提速、提效”,解决房屋难题,如今出现的问题,恰恰提醒我们,在追求“速度”与“结果”的同时,亦要警惕“欲速则不达”。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必须是“提速”、“提质”、“提效”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没有质量的速度,只是虚假的效率,最终会导致更长的补救时间、更高的社会成本,以及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侵蚀。

+2

安全系数不应成为偷工减料“折扣”

简约公屋的初心是让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市民,能尽快住进一个安全、有尊严的居所。在公屋轮候册大排长龙、房屋问题积重难返的当下,任何解燃眉之急的措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简约公屋”本质上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它旨在纾缓症状,而非根治病源。正因其“过渡”和“临时”的属性,才更需要以无可挑剔的品质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对于那些将要入住的家庭而言,“简约”可以是指空间不大、配套从简,但绝不应是结构与安全存疑。

“安全”二字,是所有承诺的基石。局长昨日向市民大派定心丸,声言已落成的简约公屋刚安然度过10号风球的考验,证明楼宇结构稳固,而本港建筑安全系数一向极高。这些话都是事实,但它们不可能成为容忍施工瑕疵的理由。安全系数是用来应对极端情况的冗余保障,而不是供人平日偷工减料的“折扣”。

螺丝可以重新拧紧,墙板可以加固,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一旦松动,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补救的。唯有确保每一次“提速”都以“提质”为前提,政府的政策才能真正结出惠及民生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