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听
三个寒暑,不长,也不短。
离开时告别。
归来就问候。
撰文: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李夏茵医生
回来睽违三载的医管局,一个月内马不停蹄地与不同的同事见面。新的和旧的面孔交错着,传统智慧与创新意念不断冲击着。与同事交流,实在是个非常有趣而愉快的体验,过程既正面又有建设性。这一个月当中由大大小小的内部会议,到联网的员工论坛,都有令人意外的惊喜。同事们对于如何改善服务、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均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同事更推进自己的看法,有些成功,也有些失败,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分享,也是机构可以进步的原动力。
回来之前,我曾听说过同事们对一切议题反应比较冷淡,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同事总是默默耕耘,埋头苦干。回来之后,我尤其关注这一点。在许多会议和论坛上,同事初期也果然是比较沉静的,也许是在试水温,只要有适量的热身,他们便会踊跃地发表意见,他们由回避我的眼神,变成滔滔不绝地畅所欲言,对望是真诚的,讨论是坦白的,我们也许不能永远意见相同,但是我们该有权利和责任去发表对改善服务的看法。
有些同事比较害羞,不敢从公开渠道发表对改善服务的意见,他们很多时候都选择默默躲在背后,期待终于有一天会有人听到他们的说话。这种漫长的等待可以将美好的意念变为苦涩,制造猜疑,滋生更多的误会。加强沟通首要条件就是大家肯坦诚说话,细心聆听,态度中肯,不带攻击,理性讨论。
医管局是一个由九万多名员工努力合作,共同经营的机构,不可能太静,只得一把声音, 九万员工自然会有各种想法,众声喧哗之中,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各有不同的想法,只要理念相同,目标一致,坚守原则和价值观,我们大可以拥抱这些不同,让百家齐放,让传统智慧与创新意念交替互补,改善病人服务。
只要你肯说,我便愿意听。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