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八大非本地生限额平均使用率23% 部份“快爆灯”
《施政报告》提到,26/27学年八间资助院校的非本地生限额增加至五成。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早(18日)在电台节目中指,截至去年,各院校使用的非本地生限额平均约为23%,尚未用尽四成上限。她相信吸纳足够的非本地生,有助建设香港国际教育枢纽、担任输出人才的角色。
“城中学舍”计划料增2600个宿位
蔡若莲在港台节目《星期六问责》中表示,截至去年,各院校的非本地生限额平均约为23%,某些院校的非本地生名额已接近上限,“就快爆灯”。她解释道,虽然上限提高,但院校不会一次性用完所有名额,会摊分4年使用,以免影响未来几年的招生安排。
政府在7月推出容许商厦改建为学生宿舍的“城中学舍”计划,蔡若莲表示,计划已经开始产生成效,目前接获有多宗申请,预计能增加2,600个宿位。她表示,这个做法比起传统政府资助建设要迅速得多,亦有不少私人企业参与。
蔡若莲强调,吸纳足够的非本地生将有助于香港建设国际教育枢纽,并提升其作为人才输出地的角色。她还提到,本地高等院校将逐步增加配套设施,包括大学饭堂和图书馆等,以支持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
近日流感活跃程度上升,开学至今录得超过450宗涉及学校的流感爆发个案。蔡若莲指,冬季流感提早出现,当局有与卫生署沟通,提早展开流感疫苗学校外展接种服务,现时有15间学校提出提早接种疫苗。
洪水桥用地预留予自资院校或应科大 促进高端产业
政府亦在《施政报告》中提议,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研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及规划设计。蔡若莲表示,发展大学城不仅是为了增加教学空间,还希望能配合北都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当局将暂时预留洪水桥用地予自资院校或应用科学大学,以促进高端产业及服务的发展。
蔡若莲续说,牛潭尾及新界北发展区占地较大,将考虑参考全球大学城的运作模式,促进跨院校合作。她指出,日韩及欧洲的成功案例多以一所名牌大学引领,而中东则是政府先建设后引入大学。蔡若莲强调,工作组将研究不同的运作模式,并考虑设立一个“龙头”机构来统筹协调各院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