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业界倡研落户企业次序、配合创科变化 免现“鬼城”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北部都会区核心新田科技城的《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出炉,主力发展六大领域的创科产业,分5阶段开发用地,目标2035年初步完成大概发展布局,估算可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贡献约2,500亿元,创造超过3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今早(21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政府需确保科技城的发展时序,近年创科行业方向有大变化,应审视“边样(创新科技)落户先”会对香港发展有更大好处。
图示新田科技城构想图。
陈迪源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说,上届及现届政府已投入共上千亿元发展创科,但这些年来行业发展方向有大改变,认为政府在推动发展新田科技城时,要确保时序,考虑“边样(创新科技)落户先”会对香港较好,以免出现“鬼城”情况。
他又指,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发展新田科技城,与国际相比并不算长,如韩国等国家的创科基地亦非10年便建成。不过现时透过高才通来港发展的创科人员只占两成,在发展时政府不应只考虑人才的住宿问题,人才公寓固然好,但亦要考虑社区建设,以吸引人才留港“陪伴10年开发”。
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右)。(资料图片/黄金棋摄)
另外,陈迪源又指政府应同时发展物流、清关等“落地嘢”,冷炼物流等亦要同时发展,方便日后创科发展。他续说,很多人羡慕创科业界有很多资源,其实该些资源是政府“本身好多钱预留”,是由以前规划时已拨出,日后业界不可觉得有资源是顺理成章。
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不应视深圳为对手 应是互助互补
新田科技城将以成立专属公司的模式与市场共同参与开发,陈迪源认为该模式对社会、商界及创科行业的发展都有好处。对于外部竞争,他称没有将深圳视为对手,双方应是互助互补关系。